陇原生态丨咬定治沙不放松 绿色永驻八步沙
原标题:咬定治沙不放松绿色永驻八步沙
如今的八步沙。(翻拍)
治理沙漠化是世界性难题,对于居住在风沙沿线的群众,治沙则是代代不懈的神圣使命。治沙工作如逆水行舟,不治则退。八步沙“愚公”接力治沙的事迹感染了周边群众,也引起了省内外各界高度关注与支持,更将激励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治沙事业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规模的新一轮防沙治沙工作正在大漠边缘、长城内外汹涌展开。
1武威计划打造千里绿色生态林带屏障
明代修建的长城横穿古浪县土门镇,在八步沙附近就有一段,长城自古就是抵御外来侵略、保护家园的屏障,它也见证了八步沙的变迁。
从六老汉当年赶着毛驴车,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数台洒水车,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等,第二、三代治沙人在父辈的基础上治沙方式在不断创新,治沙力度持续增加不少。
武威市近年启动了新的重大生态战略工程,计划将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一劈为二,营造长562公里,宽1公里,乔、灌、草相结合的千里绿色生态林带,构筑一道防沙治沙绿色屏障,无疑给八步沙林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郭万刚等人又将脚步迈向了更远、条件更艰苦的甘肃内蒙古边界百里风沙线生态屏障建设区。2015年秋季承包了甘肃内蒙古边界古浪段麻黄塘治沙环路沿线15.7万亩封禁保护区的管护任务,并大规模治沙造林。至今年春季,已完成治沙造林2万多亩,封沙育林草1.8万亩,防沙治沙施工道路绿化工程56公里,栽植各类沙生苗木800多万株。
2009年引进市场机制,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中标完成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北部防沙固沙造林工程,压沙造林1.9万亩。
2五年内建立4万亩的肉苁蓉基地
在郭万刚看来,八步沙林场要发展,就要改变思路,以副业、养殖业、农业来养活林业。2017年,林场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了土地12500亩,在立民新村、为民新村2个移民点种植枸杞、红枣为主的经济林7500亩,在兴民新村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5000亩。2018年秋季打算再流转土地1万亩,继续用来种植肉苁蓉、枸杞等经济作物。
“从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到如今绿树成荫,并大规模栽育经济作物,反过头向沙漠要效益,这是父辈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也是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林场计划是一年开发一万亩,在五年内建成4万亩的肉苁蓉建设基地,我们也做过调研,市场需求很大,市场潜力非常大。”郭万刚对新项目充满信心和期望。
古浪县林业局副局长杨鑫山说,截至目前,古浪县已累计完成治沙造林78.5万亩,封沙育林草65万亩。基本上控制了132公里长的风沙线,初步治理了八步沙、明沙咀、黄沙梁等20多个危害比较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重点风沙口,涌现出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等一批防沙治沙方面的典型,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
3林场提质升级还需要人才,科学治沙才是目标
有关资料显示,通过三代人近四十年的接力治沙,八步沙林场固定资产也由当初的不足万元,增至如今的2000多万元。25名职工人均年收入也增加到2017年的6万元。林业收入每家每年能分8万元,300亩地每年再分2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举,在古浪林业发展史上起到了开林权改革之先、兴生态经济之路、奠生态文明之基的作用。1999年,省绿化委、省林业厅、古浪县为林场集体镌碑记功。林场和郭万刚等被授予全国治沙劳模、第四届“地球”奖等四十余项荣誉称号。
作为第二代治沙人的领军人物郭万刚在率领大伙治沙的同时,经常思考另一个问题:第二代治沙人接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跟上新时代步伐。林场要发展壮大,除了老黄牛拼搏精神,还需要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新人才,实行科学治沙。
“我们计划在已经招聘来两个大学生的基础上,今年再招收几个大学生,赶我退休前,一定要把继承人培养成功,把老中青班子搭建起来,把接力棒传下去,这样我才能放心。”郭万刚说。
4治沙工作必须要一代一代坚持下去
30多年的艰苦治理,当年在八步沙林场栽种的小树苗早已长成20多米高的大树,并连片成荫,成功拢住了流沙。
“人终有一老,看到每个家庭的成员不管是儿子也好,还是其他成年人都没有放弃八步沙林场,可以说第三代人已经慢慢挑起了治理沙漠的重任,他们现在正年富力强,才40岁左右,至少还能干20年左右。希望他们的子女都能继承祖辈的心愿,把治沙工作传承下去,这样我就放心了,也对逝去的老兄弟们有个交代。”张润源由衷地感慨道。
文/图 记者 梁峡林 实习生 黎霞
相关新闻
- 2018-05-10陇原生态丨接力播绿37年 三代“愚公”造林贡献不可估量(图)
- 2018-05-09陇原生态丨六老汉三代人 缚住“八步沙”荒漠变绿洲(图)
- 2017-09-13招商变选商 守住生态线 武威项目落地年均增六成(陇原风采)
- 2017-09-13【砥砺奋进的5年·甘肃篇】招商变选商 守住生态线 武威项目落地年均增六成(陇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