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退休老人自学根雕化“朽木”为神奇
中国甘肃网1月19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陈振峰 通讯员 郭惠民) 农村人家挖地平田废弃的奇形怪状的树根,在退休老人朱继国眼里却一个个都是“宝贝”。他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些没有丝毫价值的粗糙树根雕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器物等各种根艺品。如今,他雕刻的根艺品已经蜚声西北,多次参加甘肃省工艺美术展、文博会根雕作品展览等,受到众多根雕爱好者的好评。
变废为宝退休老人痴迷根艺
朱继国是平凉市崇信县的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他担任过崇信县水土保持工程师、水保站长、水保局长等职务。常年下乡,奔走在山间田野的职业生涯,让他喜欢上了当地农民平田整地挖出的奇形怪状的树根。但由于公务的繁忙,他没有把平时收集的根材正式雕琢成艺术品。
在农村,人们把平田整地、修建乡村道路挖出的树根视为烧柴火的废物。然而在痴迷根雕的朱继国眼里,这些不起眼的“朽木”都是他的宝贝。退休后,朱继国的根雕情怀与日俱增,他走乡串户收集根材开始痴心根艺创作,穿山越林地收集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根。走进朱继国老人家的院子,窗台上、墙角都摆满了一块块未被雕琢加工的木头和树根。就是这些粗糙的“宝物”,不起眼的树根经过朱继国的巧妙构思精心雕琢,都变成了一件件千姿百态、趣味盎然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品。
在辛勤劳动中把一件件根材雕琢成精美的根艺作品,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与充实。“做根雕也是个费时费力的苦心活。”朱继国说,10年来,他创新制作完成根艺精品上千件。在朱继国的根雕作品展览室,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根艺品摆满了整个房间。墙壁上、座椅上,只要有空的地方,都被朱继国摆满了根雕,从2米高的大件根雕到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小鸟、小动物,大小形态各异,参观者对这些巧手神工的制作称奇叫绝。
钟爱根雕不惜重金购买树根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必须取材于好的根材。为了他情有独钟、一生痴迷的根雕,朱继国不惜花钱进驻到很远的深山老林、偏僻的农村去买回一堆堆“宝物”。
有一次,朱继国到乡下看到关山一个修路工地上的一块造型独特的大树根,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为了从对方手中得到树根,当时他花了5000多元,并且还花钱雇了八个工人装车拉回家里。回家后,他对着这块树根苦思冥想,边构思边画图,十多天时间,画出30多张构思图,但他总感觉不理想。最后,朱继国专门跑到学校找来美术老师和爱好美术的学生,对着树根,他和老师在根材前讲解,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画一幅意象图画,在和美术老师的共同探讨比划中,终于,一个创意性构图在朱继国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块大树根被做成一只跃动的乌龟,预示着吉祥如意。经过朱继国长达四个月精雕细琢,这件起名《吉祥》的根雕终于完工。现在,《吉祥》根雕已成了朱继国根雕工作室的镇店之宝。
潜心创作让根雕走向全国
“根雕加工制作是个技术活,木活、油漆等活儿样样都要精通。所用的手锯、刨子、卷尺、刷子、刻刀等工具一个都不能少。”朱继国老人介绍,根雕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每一件根艺作品之前都是一块没有灵性的树根,只有经过“画龙点睛”式的雕琢创造后,才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精灵动物,并配以独特的名字,给人无限的遐想。
有付出就有回报。近年来,朱继国创作的根艺作品多次代表崇信县参加甘肃省工艺美术展、文博会根雕作品展览,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多件作品被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爱好者收藏。
“做大做强西北根艺产业,做更好更多的根艺精品,让崇信根雕精品走出平凉,走向全国,享誉海内外。”朱继国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关新闻
- 2018-01-18平凉灵台县上良镇旧集村村民景红斌:让乡亲的果子卖上好价钱
- 2018-01-18平凉庄浪麦秆画走出国门 成文化产业名片
- 2018-01-17过大年有新衣 平凉庄浪400多名乡亲喜穿新衣迎春节(组图)
- 2018-01-17平凉崇信特色培训让农民吃上“技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