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铸就“大稳定” ——陇南市武都区各级综治中心建设侧记
原标题:“小网格”铸就“大稳定”——武都区各级综治中心建设侧记
陇南日报记者 张鑫
近年来,武都区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形成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运用为一体的运行工作机制,做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相互协同、实用实效,实现了综治工作大协调、大指挥、大调度。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40个、村级(社区)综治中心650个,并已完成互联互通,实现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建中心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
武都区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列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围绕贴近民生、服务发展、调处矛盾、构建和谐的目标,统筹整合基层行政资源,充分利用综治、维稳、禁毒、防邪、信访、民政以及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工作力量,在全区40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综治中心和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充实完善了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等综合性工作平台,健全完善了联合开展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形势研判和突出问题联合整治等长效工作机制。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以组织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应用、运行机制等“四个规范化”建设为举措,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努力把各级综治中心和信息平台打造成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一线窗口。
强管理健全网格化管理体制
据了解,安化镇马家沟村在“8·7”暴洪泥石流灾害中,第一时间通过综治平台将暴雨警情通知3名网格员,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该村严格按照“巡查监测+群测群防”,“点、线、面”有机统一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综治平台建设的良好作用。
为使综治中心高效运行,提升办事效率,武都区以村(社区)为基础,综合人口布局、道路走向、建筑物等因素,将城市社区以200—300户为单位划分为一个网格,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为一个网格。为确保“网格”服务功能,在每个网格至少确定1名管理员,兼群防群治队员,由网格员直接联系网格内的所有住户,开展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目前,全区已在40个乡镇(街道)和703个村(社区)建成2480个网格,确定网格信息员2480名,平台管理员799名,投资400万元新增综治e通手持终端3279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截至目前,综治手持终端已累计登录6万余人次、采集录入实有人口信息56万余条、房屋信息13万余条、各类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信息1500余条;矛盾纠纷及各类事件信息4000余件,办结3800件,办结率为98%;走访重点人口3000余人次,开展巡查工作2万余次;录入消防宣传信息560余条、开展消防检查825次。
上水平推动信息化建设运行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武都区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一方面,武都区积极推进综治信息平台全面升级,采用“9+X”功能模块。“9”即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队伍建设、护路护线、校园及周边安全等九大基础信息模块;“X”为结合实际自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消防安全、电子地图、工作平台、通用办公等特色模块,将综治信息系统与区三维数字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消防信息系统等有效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区综治办及每个乡镇(街道)综治办均确定两名操作人员,专门负责综合信息平台的维护和运行。
同时,制定印发了《武都区综治信息平台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综治信息收集报送、分析研判等工作制度,完善了综合采集、动态更新、实时处理的运行机制,及时采集录入基础数据、上报处理各类事件信息,确保了综治信息系统规范有序管理,为“平安武都”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基础。
相关新闻
- 2017-09-21李斌在陇南甘南调研时强调:细化任务压实责任 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2017-09-20陇南武都闪亮登场“最美中国榜”
- 2017-09-20新华社“千里走兰渝”大型采访团深入陇南市采访
- 2017-09-20陇南:开展第四轮巡察暨扶贫领域专项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