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正宁:破旧规除陋习新风尚润人心
原标题:正宁:破旧规除陋习新风尚润人心
这个秋天,正宁县永正镇友好村荔红奇、巩会宁夫妇沉浸在喜悦中,他们的小儿子荔荣飞以612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按照惯例,孩子考上大学是要好好办一场酒席庆祝的,但在全县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的影响下,他们没有办酒席。“孩子考上了大学是喜事,庆贺的方式有很多,办酒席既浪费又俗气,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孩子读书用。”巩会宁说。
巩会宁家中还有91岁的老父亲。今年父亲生日,乡邻乡亲都说应该给老人摆席贺寿,可他们夫妇俩却觉得,办酒席老人又吃不了多少,还不如平常把老人照顾好来得实惠。“对我爸,平时我们能做的尽量做到,让他老人家吃好喝好。要是哪天他‘走’了,我们就简单的办个丧礼就行。”荔红奇说。
无独有偶,在距离友好村不远的东龙头村,村民杨菊霞也有两件高兴事:一件事是儿子娶了媳妇,另一件事是亲家没要一分钱的彩礼。“零彩礼”这事,在东龙头村里还是头一遭,“我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只要女儿找到好人家,将来结婚时,我也不要一分钱的彩礼。”杨菊霞笑着说。
9月9日,记者在正宁县农村采访时发现,原本经常可见的“升学宴”“谢师宴”“贺车宴”等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很多村民们已经认识到一些传统陋习的危害,并身体力行地做着改变。
“以前红白喜事办得简单人会‘骂’,现在不会了。”永正镇上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喜怀说,从村民们为老人贺寿这个事来说,变化就很大,以前贺寿要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如今随着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买蛋糕贺寿、微信发红包表达心意等成了很多村民的新选择。李喜怀表示,自己支持孩子选择新方式结婚,不办婚宴,带头倡导移风易俗。李喜怀有三个儿子,现在还剩下小儿子没有结婚。“将来小儿子结婚,我们不准备搭彩门、摆礼桌、叫乐队,如果可以就让他们外出旅游结婚。”李喜怀说。
在移风易俗过程中,正宁县农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等形式,让移风易俗变成了常事。“婚丧嫁娶从简莫从奢,勿好大排场而负债,莫迷信莫贪婪”,不仅成为村规民约中的规定,而且在村民的实际行动中也得到了体现。
2013年开始,永正镇南住村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了“宴会厅”,村上的红白喜事全部都统一在“宴会厅”里办。永正镇南住村村主任高秉正说,从去年开始,南住村村民办“红白事”场面明显小了,最多20桌,每桌310元到320元,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时间也从原先的几天缩短到一两天。
在正宁县的很多农村,为离世的老人隆重举行三周年祭奠是长久形成的传统,俗称“过三年”。过去,过一次“三年”得花近万元,而且还要请乐队,动辄得好几天时间。如今,村民给去世老人“过三年”时,多数选择不请乐队,只简单进行祭奠,花费缩减到了一两千块钱。
永正镇南住村杨氏宗族还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写进了家谱,不管是善行义举,还是违法乱纪行为,都会被记录在家谱中,用以警示后人。每年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庆期间,杨氏宗族还会举行集体诵读家训活动。“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杨氏祠堂纪念理事会理事长杨春科说。
近几年,正宁县还开展了“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美德少年、“五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抵制天价彩礼”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据统计,目前正宁县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中,红白理事会普及率达到了50%,红白喜事宴会厅普及率为40%,道德红黑榜普及率则达到了100%。
相关新闻
- 2017-09-1588路公交今起正式开通 由兰州西站直达安宁核心区域
- 2017-09-13美丽乡村新画卷——庆阳市正宁县西坡镇高红村精准扶贫促发展侧记
- 2017-09-07庆阳正宁面食大赛吸引农家巧手
- 2017-08-31庆阳庆城正宁两县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