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特稿】十载普查 潜心修复 甘肃省图书馆古籍重现于世“安居其所”

17-07-28 08:3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十载普查 潜心修复 省图古籍重现于世“安居其所”

  甘肃省图书馆老专家、年轻学人辛勤普查古籍。省图供图

  省图书馆古籍馆藏一角。

  今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结束,我省可移动文物的各项数据也全新出炉。其中,备受瞩目的甘肃省图书馆25万余册古籍完成普查,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实际上,关于古籍的普查已经进行了10年之久,省图书馆的老、中、青学人投身其中,经过整理、鉴定、编目、修复、扫描、录入……一步步将古人的智慧结晶重现于世。文章千古事,留予后来人。

  关注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上)

  110年普查半世纪期待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古籍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郭向东曾说,抢救、保护进而利用古籍,让古籍长久保存是今人职责所在。

  2013年5月13日,省文物局根据国务院要求,印发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小组,着手开展省图书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其中,最重头的就是馆藏的几十万册古籍普查。

  其实,这一普查工作,从2007年就开始了。

  2007年1月,国务院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甘肃省图书馆被确认为全国57家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之一。7月,甘肃省古籍保护计划启动,省图书馆组建了一支由具有古籍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和外聘古籍文献专家组成的工作队伍,对馆藏1912年以前的古籍文献,进行文本著录、电子表格著录等工作。

  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于1916年,经过百年积累,馆藏古籍达38万册,其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馆藏敦煌写经382件,宋元刻本30余部。有专设分馆保藏的大型历史文化丛书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还有明清及近代名士尺牍手稿、碑帖拓片、明清诰命等。

  宋元明清古籍是甘肃省图书馆一大藏书亮点,数量约25万册,但其中10余万册古籍未经整理,搁置库房长达半个世纪。

  “我馆馆藏古籍数量非常大,但因古籍整理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无法一一整理分编,只能先妥善保管”,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芬林说,这些古籍因为年代久远,破损现象严重,普查难度较大。

  为摸清馆藏“家底”,省图书馆开始了历时多年的古籍普查工作。专业人员通过整合归并、版本鉴定、分类编目、钤盖印章、电子登记、书影拍摄、修补修复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古籍信息普查。

  2015年底,甘肃省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全部结束,据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数据统计显示,省图书馆完成古籍普查总量约25万册,其中一至三级善本10万余册。2016年7月,经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与省古籍保护中心沟通协商,采取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数据对接导入方式,省图书馆对接导入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古籍数据2.21万条,25万册。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籍普查中,“条”的概念要远比“册”和“卷”要大。现藏九州台的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共36315册,79897卷,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中只是其中一条而已。

  在2.21万条古籍数据中,有数量可观的30余部宋、元刻本,600余部明刻本。宋衢州州学刻本《三国志·诸葛亮传》、宋淳熙十年(1183)象山县学刻本《汉隽》、宋嘉泰四年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东莱吕太史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丽泽论说集录十卷附录三卷附录拾遗一卷》,全部都是稀有的珍本。

  我国木刻雕版印刷始于唐末,存世的木刻雕版古籍,多为元、明时期的,宋朝的极少,而宋衢州州学刻本《三国志·诸葛亮传》,相当于现在的官方出版物,其质量明显优于私刻本,尤显珍贵。

  明代刻本中,有国内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木刻佛教典籍丛书《永乐南藏》和现存版本中较早的嘉靖元年(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地方志专藏中,明万历刻本《重修凤翔府志》、清康熙刻本《朔方广武志》,皆海内外孤本。

  此外,还有珍贵的《列仙传》、《职原钞》、《三体诗集》等30余种日本刻本及10余种朝鲜刻本。

  李芬林说,此次普查后,每一部存世古籍都有了独一无二的现代“身份证”,显示该书的书名、版本、朝代年号等更详细信息。读者想要检索哪本书,就可以从电子版目录按图索骥。

  2数代学人耕耘三尺案头

  省图书馆自开展古籍普查以来,前后参与人员50余人,有80岁高龄的老先生,也有20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还有外聘的专业人员等,老、中、青三代学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普查开始,省图书馆原任副馆长邵国秀老先生、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张绍重老先生,来到省图书馆参加古籍普查的版本鉴定工作,成为大家戏言的“临时工”。

  虽然是返聘回来,但两人依然是兢兢业业,匠心满满。鉴定了多少版本虽无法确定,留下的缜思妙笔确是有案可稽。邵国秀为清光绪甘肃“求古书院”试帖37份编目并留跋,还为清嘉庆《朱时轩先生手迹》、清乾隆《续东游草》留跋。

  张绍重则为《张半园先生写经册》留跋,《青囊辑便》连张绍重题跋已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古籍与方志文献整理”项目之《中医古籍孤本大全》。

  两人在七八十岁的年纪仍然埋头故纸堆,只因“我没什么爱好,就好个艺文书香,我工作,所以我快乐!”

  2016年春天,邵国秀先生在下班一小时后,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在他的墓碑前,副馆长李芬林领着历史文献部的年轻人,向他许诺:“我们一定完成您的遗愿,实现您的心愿,把您未完成的工作做好!”

  3古籍修复百年换新装

  由于古籍绝大多数为纸制品,在保存与传承过程中,酸化、絮化、老化、霉变、虫蛀、鼠咬、烟熏、脆裂、粘连等破损现象频见,修复就成了古籍保护的一种常见方式和重要手段。

  2009年,甘肃省图书馆成立古籍修复中心,每年修复残破古籍300余册。我省知名的古籍修复专家师有宽先生返聘担任技术顾问,做技术指导,培养年轻的古籍修复人员。

  古籍修复繁琐复杂,一次完整的古籍修复大概有十几道工序。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期间,古籍修复中心完成了一批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的老剧本修复,历时3年,修复1.4万余页。

  师有宽先生回忆,这批剧本内容完整,所涉题材广泛,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甘肃独有孤本,几乎囊括了甘肃早期曲子戏、皮影戏、高山戏以及秦腔等多个剧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但是由于当时戏曲艺人收入微薄,购买的纸张基本是价廉质劣的“麻纸”、“毛边纸”和本地的“土纸”,由于长期散落民间,纸张破损相当严重。

  由于常年的烟熏、虫蛀、油渍等,古籍的纸张已经泛黄甚至泛黑,修复过程中,要找到颜色相近的纸张十分不易,有时只能自己动手染。

  古籍修复遵循四大原则,“整旧如旧,抢救为主,最少干预,过程可逆”。其中“整旧如旧”就要求修复人员保持古籍的文物性、资料性和艺术性,甚至连书上原有的书皮、护叶、衬纸,乃至残损的书签等物件都要保留。而修复的最高境界是修复后只在灯光下才看到修补的痕迹,补纸不能超过缺口边缘两毫米。

  为保护这批剧本,师有宽使用了“金镶玉”的手法。所谓“金镶玉”,就是在书页里面衬上白纸,使书页的3个边都镶衬出白色,再用纸捻将衬纸与书页重新装订。因为原书页发黄,加之新镶的洁白的衬纸,得名“金镶玉”。这种修复方式,不仅让散落、尘封的古籍“涅槃重生”,而且能使原书页不易再受损、可逆修复,多年之后能将修补的这部分拆了重新修复。

  经过他们的专业修复,这批剧本成为了我省开展古籍保护工程以来的又一项显著成果,引起业界关注。其中修复的百部精品不久前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中华典籍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对于古籍的普查、保护,不仅能激起全社会对文化的重视,更能传承前人的智慧、延续文化的薪火”,与古籍相伴了30多年的李芬林由衷地说。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用文字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省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馆,其收藏的文献典籍是历朝历代无数有识之士传承至今的精神宝藏,是今天人们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经过图书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摸清家底,分类保护,让珍贵的古籍得到长久留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人们的心灵。

  如今,这些历经百年、千年的古籍都“安居其所”,并得到科学保存。善本书库恒温恒湿,普本古籍书库书香四溢,阅览室宽敞明亮,静谧怡然。

  记者 魏娟 实习生 张珂源

精彩推荐

  • 【专题】迎接党的十九大——脱贫攻坚看甘肃 【专题】迎接党的十九大——脱贫攻坚看甘肃
  • H5 |建军节到了,测测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解多少 H5 |建军节到了,测测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解多少
  • 兰州今天仍持续降雨 周末天气转晴气温上升(图) 兰州今天仍持续降雨 周末天气转晴气温上升(图)
  • 兰州迎来降雨天气 最高气温降至20℃(图) 兰州迎来降雨天气 最高气温降至20℃(图)
  • 定西通渭小伙罹患尿毒症 母亲义无反顾移植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 定西通渭小伙罹患尿毒症 母亲义无反顾移植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
  • H5 |热血铸军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 H5 |热血铸军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
  • 创建文明城市丨诊治“城市病”让“颜值”与“气质”齐飞 创建文明城市丨诊治“城市病”让“颜值”与“气质”齐飞
  • 柬埔寨人民党高级干部考察团来甘肃省纪委机关考察 柬埔寨人民党高级干部考察团来甘肃省纪委机关考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兰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再度大幅下
2   史诗情怀话艾黎|诗歌:第二故乡的怀念
3   住豫全国政协委员来甘肃调研中医药振兴
4   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5   小陇|探访宝鸡窑洞工厂 小陇带你看一个
6   甘肃今年分三种方式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
7   【陇人相】小身材有大能量,这个女孩有
8   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第五巡查组向甘肃
9   兰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再度大幅下
10   林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研究部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