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干净与干事
原标题:【清风时评】干净与干事
陆旸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要想干成事,干净是前提。干净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廉洁用权,追溯到源头上就是品格高洁,执政有德。现实中,干净也有很多种表现。
一种是假装干净。这种人在会议室里慷慨陈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背地里却搞亲亲疏疏,拉“小圈子”,培植私人势力;这种人在群众面前,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将“我是你们的勤务员”挂在嘴边,精心构筑自己的“正面形象”;私底下却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当他们严重违纪的事实大白于天下之时,“干净”面具之下的丑陋也随之露出真面目。事实上,无论他们如何粉饰自己,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还有一种是明哲保身保持干净。这种人拿干净做“挡箭牌”,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安于守摊子,认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既能落个好名声,也能保住乌纱帽。这样的党员干部,说穿了就是为官不为,缺乏担当。相传,清朝年间,直隶巡抚李维钧考核吴桥县令常三乐时,给他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雍正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不作为本身就是失职渎职,难道还要等着出大事吗?民间传说,常三乐去世后见阎王,哭诉自己一生清廉,去百姓家只喝一口茶,还被撤职,真是没有公道可言。阎王说,木偶连百姓家的茶都没有喝过,是不是比你更清廉。“在其位,当谋其政”,对于这些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俸薪混日子,遇到难事不作为,不敢担当假清高的“木偶”干部、“泥塑”庸官,老百姓不满意,党也绝不容忍。
真正干净的人,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坦荡磊落、两袖清风,不用惧怕今天被人揪到“小辫子”,更不用担心明天被人穿上“小鞋子”,干事有底气,创业有担当,怎么会怕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不准儿子“看白戏”,却带领兰考人民栽下了防风固沙的一片泡桐;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几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福建政和县的各个田间小道上,让石屯镇石圳村这个有名的“垃圾村”成功实现华丽变身。可见,真正的干净,只有在干事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干净干事,才是忠诚担当。
干净与干事不应对立,也不能割裂,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二者也如同扁担挑起的两头,如果一头沉一头轻,就必然重心不稳、踉踉跄跄,不仅挑不好,也很难走得远,迟早要栽跟头,只干事不干净是腐败,只干净不干事便是失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省纪委启动“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就是给干部营造干净的外部环境,使其免受“鲍鱼之肆”的熏染;为干部搭建敢干事的平台,使其在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同时,大胆前行、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切勿把“干净”变作“不干事”的由头,坚决摒弃“不腐败也不干事”的错误观念,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干事,敢于担责,真正使清正廉洁、干净干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相关新闻
- 2017-07-20【清风时评】正人与正己
- 2017-07-13【清风时评】治标与治本
- 2017-07-07【清风时评】重点与全面
- 2017-06-15【清风时评】讲政治与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