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张涛:《月上贺兰》剧执着的舞者
7月17日下午,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内,《月上贺兰》剧组正忙碌地做着出征法国的最后准备。百忙之中,《月上贺兰》的执行导演、哈桑老人的饰演者演员张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及《月上贺兰》,张涛言语中流露出几分自豪和兴奋。身为国家一级演员和银川艺术剧院艺术总监的张涛全程参与了《月上贺兰》的制作、表演以及后续的改编。“主演里面只有我是从第一场一直演到现在的。”张涛这样介绍自己。
7月18日,《月上贺兰》剧组将奔赴法国巡演。虽然这次赴法演出将成为剧组连续演出时间最长、城市最多、场次最多、时间最紧的一次巡演,但张涛坚信演员们会把对中华民族的爱,融入血液,落实在行动上,用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去讲述千百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张涛向记者介绍《月上贺兰》 张浩哲 摄
“我走到哪都会回来”
“我走到哪都会回来。”2000年张涛这样对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长说。那一年,张涛离开了宁夏,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双人舞舞台,到中央民族大学深造,成为该校第二届舞蹈本科生。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张涛被聘为北京音乐舞蹈学校民间舞教研组组长,月薪近万元。然而,事业成功的张涛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2006年,在家人和好友的质疑声中,张涛毅然回到了家乡,潜心研究民族舞蹈。
不久,张涛便参与到大型舞剧《月上贺兰》的创作与排练中。在创排期间,张涛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在一个闲置的厂房里,忍受着寒冬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默默地工作着,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他们将要打造的是一部具有宁夏地方特色,能够影响几代人的舞剧。
随着《月上贺兰》的成功演出,张涛在事业上也收获颇丰,先后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宁夏“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银川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补助资金。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张涛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依旧在为家乡文化事业而奋斗不止。
“孩子,爸爸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自2007年《月上贺兰》在宁夏成功首演以来,《月上贺兰》不断改进,精益求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然而在各种荣誉面前,演员们那不为人知的辛酸,往往被人们忽视。
2011年,妻子江苏羊水早破,被紧急送到医院。此时张涛就在银川本地排练《月上贺兰》。由于场地内要求手机静音,忙于工作的张涛一直没有发现通知的电话和短信。直到晚上将近12点,排练结束,张涛才发现手机上竟有89个未接电话和29条短信。“当时,我就懵了,”张涛这样形容自己刚得知妻子情况时的状态,“回过神来,就往外跑,到医院才发现脚上还穿着练功鞋。”在出租车上,张涛哀求司机尽快将他送到医院。幸好,母子平安。张涛说,他至今忘不了医生当时看他那鄙夷的眼神。但张涛却说:“他怎么骂我都是应该的。”
孩子出生时未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成了张涛今生最大的遗憾。
2017年7月14日,因为要忙着排练以准备去法国演出,张涛错过了孩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而在不久之前,孩子曾对他说:“爸爸,我的第一个毕业典礼你一定要来。”张涛哽咽着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张涛哽咽 张浩哲 摄
张涛告诉记者,他想对孩子说:“孩子,爸爸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我们一直在改,从不安于现状”
“我们一直在改,从不安于现状。”张涛说。自2007年首演以来,《月上贺兰》先后进行了5次修改。
2012年,《月上贺兰》编剧赵大鸣老师在一次演出后向剧组提出建议,认为剧组对商队首领哈桑老人的理解不够透彻,建议其加强对哈桑老人的塑造。张涛在听取赵老师的建议后,悉心研究了哈桑老人这个角色。张涛认为,商队首领这个角色应该是具有领导力的,是一支商队的核心,是决定一支商队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物。而在过去,他们过于注重塑造男一号纳苏和女一号海真了。于是在那之后,张涛就不再饰演男一号纳苏了,转而饰演商队首领、纳苏的父亲,哈桑老人。
每一次加工和精编,《月上贺兰》都从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及演员配备等方面不断完善。这一切,都只为向观众展现更好的《月上贺兰》。
前往法国前夕的每一场排演,张涛都不曾错过。“我决不愧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绝不愧对自己的民族,绝不愧对自己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学。”张涛表示着自己的决心。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邝亮桢 张浩哲 指导老师 阴雨永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5-02甘肃联盟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办公室成立
- 2016-10-31中国舞蹈家协会深入陇南武都开展采风活动
- 2016-06-28舞蹈家杨丽萍携新作《十面埋伏》来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