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倾尽心力拔“穷根”——宁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访见闻
原标题:塞上江南,倾尽心力拔“穷根” ——宁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访见闻
记者 宋振峰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更是欠发达省区。尤其是与我省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的西海固地区,涵盖宁夏原州、西吉、隆德等县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交通不便,曾“苦瘠甲于天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宁夏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宁夏调研考察,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宁夏脱贫稳步快行。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宁夏调研考察一周年之际,记者近日跟随“聚焦精准扶贫·全国主流媒体宁夏行活动”采访团,走进宁夏,所见所闻令人备受鼓舞。
“冷凉蔬菜”“暖”了百姓心
时值盛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产业基地,辣椒、甘蓝等蔬菜一眼望不到边,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精准脱贫,产业是根。地处六盘山腹地的姚磨村,本来是一个娶不上媳妇的穷村,如今充分利用高海拔、气候冷凉的优势,通过发展冷凉蔬菜产业,脱胎换骨成了“富村子”。
“去年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一年来,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村里的冷凉蔬菜基地发生了质的变化。”7月18日,姚磨村党支部书记姚选说。
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现在建起了智能化育苗温室、高标准日光温室,并配套物联网可追溯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姚选说:“一切就是为了提高蔬菜品质,种出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瑞丰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前还为孩子奶粉钱发愁的村民姚强,如今靠跟着合作社种菜翻了身。他告诉记者,两个月前,他花了十多万元盖了9间新房,现在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去年,村里按照“租金保底、盈余分红”的原则,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年底进行分红。同时,他们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再挣一份钱。
不仅如此,村子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彭堡村、吴磨村、曹洼村、闫堡村等14个村组的1747户贫困户、7000余人,共同发展冷凉蔬菜产业。
在宁夏,产业扶贫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原州区的冷凉蔬菜、西吉县的马铃薯、隆德县的中药材……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让过去至苦至贫的西海固,呈现出一片生机。
牛棚摇身变成“农家乐”
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回族老人马克俊一个月前还养着5头牛的牛棚,这几天改造成了一间亮堂堂的“阳光餐厅”。
“最近是旅游旺季,等一切收拾好了,我要赶紧办‘农家乐’,游客们在这里吃油香、唱花儿,肯定生意好。”60岁的马克俊充满憧憬地说。
活了大半辈子的马克俊,之所以敢于放飞梦想,正是因为他永远忘不了,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坐在炕头上,鼓励他和乡亲们多想办法,开拓思路,真抓实干,开创脱贫致富新篇章。
杨岭村“躺”在六盘山余脉莲花山脚下。长期以来,除了外出打工,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小打小闹养几头牛维持生计。
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在政府的扶持下,引进外地企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脱贫致富路——发展乡村旅游。
走进村子,一座座崭新的村居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一个个村民正忙碌地在田地里种植薰衣草等花草。驻村帮扶的杨岭村第一书记郜贤热情地给我们当起“导游”,信心满满地介绍着村里的旅游产业规划。“后山那片缓坡地带,我们准备建一个天然牧场,目前已经把草种和花种播撒完成,以后,这里就是漫山遍野的花草。”
郜贤告诉我们,为了延长旅游季节,村里还准备建一座有3层楼高的超大型日光温棚,棚里集采摘、休闲、儿童娱乐于一体,以全新的乡村体验吸引八方游客。
“发展旅游,就不能散养肉牛了。”郜贤说。为此,村子建起了养殖小区,以企业托管、大户养殖、农户饲养的方式,将村民的肉牛集中起来养殖。现在,马克俊和其他村民养的100多头肉牛,全进了养殖小区。
正在和七八位妇女一起种花的村民张金萍,现在不但将养的牛托管进了养殖小区,还将家里的15亩耕地,流转给了旅游企业,又给这家企业打起了工。
“一亩地流转费800元,打工一天还能挣100元,关键是这旅游业,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张金萍高兴地对记者说,“明年,我们村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到时如果你们再来,我们唱着‘花儿’到村口去迎接。”
贫困户靠“信用”也能贷上款
杨岭村贫困户赫小平从来没想到过,贷款会这么容易。今年年初,他和媳妇两个人签了个字,靠着自己的“信用”就贷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扶贫资金。
拿到钱后,赫小平立马实现了多年的想法,扩大了养殖规模,买了两头安格斯肉牛。“这种牛,4个月大的牛犊,就能卖8000元。”现在的他,觉得全身都是干劲。
“以前,贷个款,不要说利息高让人很有压力,还得到处找亲戚朋友担保。”赫小平说。
赫小平贷款能如此容易,得益于宁夏金融扶贫的不断探索创新。
金融扶贫,如何精准?作为宁夏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宁夏全区农户建立经济信息档案,评定信用级别,为金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大数据”支撑。
在去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的基础上,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融合政府扶贫基金与信贷资金,创新推出“金扶贷”“移民贷”产品,为贫困户发放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小额扶贫贷款,解决了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同时,还放宽贷款年龄条件限制,解决了贫困户中60至65岁有劳动能力超龄人群无法贷款问题。
在杨岭村,有30多户村民因曾经的还款记录被列入“黑名单”。像这样的贫困户,也有“信用重建”工程这一妙招来解决。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泾源联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发挥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作用,让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克明出面,给33户贫困户担保贷了167万元,发展产业。
金融扶贫的全新模式,既增加了贫困群众获得资金发展产业的机会,提升了自我“造血”能力,又增强了贫困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防止再度返贫。据了解,今年1至5月,宁夏给5.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4.7亿元,贷款户数和贷款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1%和26.8%,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63.8%。
相关新闻
- 2017-07-25精准扶贫动如一缕春风,为庆阳镇原北岔村送来了希望
- 2017-07-25【精准扶贫 共奔小康】临夏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 2017-07-25定西通渭打出精准“组合拳”助力健康扶贫
- 2017-07-24邮储银行庆阳市分行冠名协办“邮储银行杯——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精准扶贫 推进希望工程”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