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县中医药产业步入全产业链发展快车道
中国甘肃网7月26日讯 (通讯员 张登华 柴宏文 党国飞)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省上全力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的目标,大力实施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工程,中医药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
盛夏时节,走进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现场,一座座塔吊忙碌运转,一辆辆工程车来往穿梭,工程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是陇西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于2014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元。
“项目建成后,能达到50万吨中药材仓储能力,年吞吐量达200万吨,年交易额实现100亿元,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有限公司负责人詹俊说。
陇西县依托丰富的中药材道地资源、区位交通和市场综合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仓储规模化工程。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4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
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有机、绿色、道地”品牌,大力实施种植标准化工程,积极开展中药材试验示范研究,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2011年,陇西县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为了加快全县中医药产业“饮片变药片”转型升级步伐,该县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在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先后引进入驻广东一方、中天药业、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6家。目前,全县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个体加工户达到3800户,2016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15.24万吨,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积极推进中药材市场专业化工程。目前,该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其中38家通过GSP认证,全县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中药材产品品牌化工程。陇西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并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201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药都”这块金字招牌正在被赋予越来越厚重的品牌内涵。
2016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4.2%,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来自于中药材产业,达到了1646元,中医药产业已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关新闻
- 2017-07-05定西市陇西县“3+”人才模式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 2017-06-15定西市陇西县:“人才撬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 2017-06-20定西市陇西县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人才培育模式
- 2017-04-20定西市陇西县推进药材产业机械化 助力全县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