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九大兰州电影不缺席 “《丢羊》现象”引发省城专家热议
原标题:迎接十九大兰州电影不缺席
“《丢羊》现象”引发省城专家热议
《丢羊》剧照
21日记者获悉,随着“小康中国·富美乡村”聚焦主题系列之“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圆小康中国梦”主题放映活动在全国农村地区的展开,一部完全由本土原创、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大电影《丢羊》亮相田间地头,走进了无数中国农民的心中。这个源自兰州农村原汁原味、生动亲切的故事不仅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的心灵共鸣,而持续发酵、余温不降的“《丢羊》现象”更是引发了省城文学艺术界专家的关注和热议。
借影视艺术让本土文化“突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于5月起面向全国农村地区启动了“小康中国·富美乡村”聚焦主题系列之“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圆小康中国梦”主题放映活动,共有《功夫瑜伽》等60部作品入选推介片目。其中,由兰州市人民政府、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抓,兰州市文联、浩发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出品的兰州大电影《丢羊》榜上有名,这也是本土原创电影作品首次纳入全国重大影视展映活动。
该项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电影文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强基固本,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活动中,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带着极具正能量的艺术感染力,如百花齐放般撒到了无数农民朋友的身边,人们看着、笑着、感动着,洋溢着无限激情的红色主旋律就这样入耳、入眼、更入心。
“兰州需要文化‘突围’,我们也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突围’点,而《丢羊》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因为影视剧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播力更广、传播面更大。”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该片导演、出品人汪小平告诉记者:“无论是庙堂艺术还是高雅艺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途径。可以说,《丢羊》问世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已经证明,用本土影视剧创作来作为兰州文化的突破点,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他说:“这么多艺术门类,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不是说没有结果,但在全国层面来说起到的影响力依旧不是很大,带给这个城市的吸引力也不是很高。然而,从《丢羊》开始,我们发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强大传播优势,再加上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我们最终必将寻找到最佳的文化突破口,持之以恒相信我们就是那个‘丢羊’。”
勇做“头羊”铸就兰州电影辉煌
小成本制作、乡土题材故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年轻稚嫩的团队……,《丢羊》打造之初的种种配置都不足以令人信服,也许不少旁观者甚至认为这无非又是一件“昙花一现”的事。但无论是主创,还是群众演员,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就是凭着一种倔强,全心全意地完成了这件事。结果真的令人惊讶,诸多“微小”就这样凝聚在了一起,竟然铸就了一次本土电影发展史的辉煌里程碑。
“目前,中国的影视界中依旧存在很多跟风、圈钱的现象,能够关注自己本土文化发展的影视人还是少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叶舟感慨地说:“《丢羊》的创作者们扎根于一方水土,以兰州本土的生活方式关注我们的乡民,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鲜明的创作姿态,很好地解答了创作文艺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丢羊》这部影片挖掘的就比较深。”他认为:“作为文艺界的领导和创作者,汪小平的《丢羊》、《丢心》以及后续的《丢》系列一步步开花结果,我觉得这会形成一个‘汪小平现象’。那么什么是‘汪小平现象’?他是一种‘现在进行时’,会一直给观众展现一种新鲜、意外的成果。虽然,他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热爱和好奇心,这种状态能促使人去学习。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在剧组中充当了‘头羊’的角色。”
张进德老人是许多参加首映而享受先睹为快的兰州观众之一。之前,他还绝不相信兰州自己能拍出好的影片,看完《丢羊》,他信了:“真的很感动,很真实。我退休20多年没进电影院,看了这一次还觉得没看够,央视首播的时候我又守在电视机前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想到,咱们兰州还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了深刻的道理,堪称是一部反映甘肃淳朴风土人情的优秀影片。”
甘肃电影逐渐变强
能够入选“小康中国·富美乡村”聚焦主题系列之“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圆小康中国梦”主题放映活动的电影,无一不是经得起观众和历史考验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制作工艺的精良还是主题思想的呈现,都必须符合国家重大文化活动的标准要求。而且,这一次说是展映,其实就是一次献礼,一次用电影艺术迎接“十九大”召开的诚挚献礼,这份能够载入史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十八大’的时候,广电总局推荐26部影片迎接十八大,那时候我省入选的只有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原兰州制片厂党委书记、著名影评家焦炳焜告诉记者:“今年是迎接十九大,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了60部电影。在这60部里面,有的省连一部都没有,我们省则入选了《赵氏孤儿》、《陇上的梦》、《丢羊》这三部正能量电影,这充分说明了甘肃电影正在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影片质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据了解,甘肃省这几年拍了不少片子,仅2015年就拍了24部影片,相当于过去甘肃几十年电影拍摄量的总和。而且,近几年电影拍摄的质量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央四套、中央六套等都开始邀请甘肃导演和影视公司去拍摄电影。
他说:“我觉得这次甘肃推荐的这几部片子都非常的有特色,不论从主旋律的角度还是从电影的拍摄角度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对于全省电影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另外,通过入选影片也不难看出,我们省在弘扬主旋律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丢羊》已经反复播出好多遍依旧受到了各界人士欢迎。”
“丢系列”其实是寻找、是救赎
影片中,对农村饭桌文化的解读以及干群关系对话表情的处理上,都非常有想法,想唱就唱、想骂就骂,潇洒豪爽的表现出大西北农村男女主人公的真性情。而方言中的山歌、酒令的喜剧效果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许多桥段也正是由于地方特色的合理运用,让所有观众念念不忘。用心良苦之中,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背后,一群平凡人凝聚在一起发挥出的强大力量。
“在这么一个人的带领下,很多心有理想的人被凝聚在了一起,大家创造了机会去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叶舟说:“而作为汪小平,他熟悉这一方水土,所以尽力用我们自己的语言,用我们自己的伦理、审美去讲述着我们本土的故事。整个‘丢系列’在讲什么?他在反思当前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人们所丢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么,他真正的目的是为写‘丢’吗?他其实是在写寻找,在写救赎,试图把我们丢掉的东西都用电影去一个一个找回来。丢掉的羊会找回来,心会找回来,人也会找回来。”
“一部电影带给城市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延续的。”的确,直到今天,这部影片依旧在默默温暖着每一位观众,为他们讲述这个源自兰州农村的动人故事。对此,汪小平感触颇深:“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民间企业的支持,在政府的推动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去做,那么更多类似《丢羊》的作品会继续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说:“目前,兰州也有不少这样的机构但都很弱小,都在挣扎、蹒跚,如果能够团结起来继续打造这样的优质本土电影,那必将会给这些机构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能让这些企业看到城市的文化发展潜力。所以,以影视作为我市的文化突破口是大有作为的,《丢羊》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影视作品,兰州成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所以我们把《丢》系列做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必将成为拓展我市文化突破口的重要支撑。”首席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杨柳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5-17兰州本土电影《丢羊》入选“迎十九大”主题放映活动
- 2017-05-11甘肃本土著名作家范文小说集《丢羊》正式出版
- 2017-04-13兰州的《丢羊》“揭幕”独墅湖大学生电影节
- 2017-04-11兰州大电影《丢羊》 揭幕大学生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