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灵台: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探新路
记者 郭海凤 王富强
5月23日,站在灵台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矮砧密植示范园内,只见搭建的篱架和竹竿错落有致,新栽植的苗木整齐划一。
去年引进的灵台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矮砧密植示范园按照“深栽浅埋”技术要求,今年春季一次性定植瑞雪等新品种果树8.32万株,填补了该县乃至周边瑞雪品种栽植空白。
据该公司负责人陈树斌介绍,瑞雪是我国自主繁育的优秀极晚熟品种,之所以选择该品种,一方面是品质好、产量高,另一方面,不同于目前果品市场上的“一片红”,瑞雪以其主打的黄色迎合了消费者差异化、尝鲜型消费心理,更重要的是,瑞雪可以填补晚熟苹果采收之后的市场空白。
这只是灵台县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打破常规谋“果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广应用为抓手,以扩量提质创牌增效为核心,紧盯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有机化发展方向,强化科技推广应用,改革传统栽培模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适宜区域全覆盖,实施“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转型升级年”活动,着力构建“短枝型—中间砧—自根砧”梯次推进、“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育苗—技术—品牌”有效保障、“领导—干部—群众”合力落实的产业发展体系。
该县现有果园面积22.67万亩,挂果园面积15.6万亩,去年生产果品15万吨,实效收入6亿元。灵台县在深入分析市场行情和供需状况的前提下,科学提出了早中晚熟苹果品种1:3:6的比例要求,相继引进了瑞阳、瑞雪、蜜脆、玉华早富等新品种,做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优化了品种结构,为实现果品分期上市、错时销售、缓解果品贮藏和销售压力赢得了主动。(下转第2版)
民鑫农场是按照海升模式创办的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园内的每行篱架上,都布有一道黑色管子,正缓缓向果树输送水分。“这是根据果树养分需求状况,把养分溶于水中,按需向果树提供,想要从根本上节约成本还得种植矮化苹果。”民鑫农场负责人王志军说道。
改变苹果种植方式,也是灵台县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灵台县相继引进建办了灵台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灵台皇甫生态有限公司山地矮砧密植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县建成矮砧密植示范园12处,发展矮化果园5.18万亩。朝那镇西张村2013年秋季栽植乔化果园4510亩,2015年聘请泾川技术能手进行了乔化改矮化技术嫁接。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县聘果业技术顾问袁景军介绍,矮化果园具有省水、省肥、省土地、省劳力,高产出、高品质和早挂果、早见效的“四省两高两早”优势。
“今年给果园里用了人工授粉的新技术,坐果率明显提高了,也没有发生花腐病和霉心病。等到果实快要套袋时,我还要给果树喷一次SOD活性酶制剂呢。长期食用SOD苹果可以‘抗衰老、养颜美容、延年益寿’。”朝那镇后沟村的果农杨小军正在查看苹果的坐果率和长势,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天气比往年气温偏低,而朝那海拔高,气温更低,人工授粉可以克服低温、大风、阴雨等恶劣气候的不利影响,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端正果形,提高商品果率。”
为解决果品供求矛盾,灵台县探索建立了苹果收储销售体系,已建成果品气调保鲜库4座,今年开工修建4座,极大地延伸了苹果产业发展的链条。出台了促进土地规模流转的意见,鼓励果农通过转包、互换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公司+基地+果农”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着手注册“灵台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提高灵台苹果知名度。时下,灵台县深入实施“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转型升级年”活动,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在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动下落地见效,苹果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
相关新闻
- 2017-05-09【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打造富民支柱产业 ——庆阳市调整优化苹果品种调查
- 2017-05-09【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打造富民支柱产业 ——庆阳市调整优化苹果品种
- 2017-04-27把庆阳苹果做成“水果拼盘” ——庆阳市调整苹果产业结构调查
- 2017-04-20黄土地上景色新 ——定西通渭发展苹果产业侧记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