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甘肃省民族地区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原标题:我省民族地区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马莉
促进我省民族地区发展要抓好五个关键点:
第一,瞄准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特色产业是经济发展之本。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理念上要真正尊重我省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他们对于如何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愿,不能以一般的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作为衡量标准。要重点落实好几项差别化政策,即: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除了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外,还要加大民族地区专项转移支付、民族政策转移支付,对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专项资金和政策应该灵活掌握、尽量保留并不断强化。要努力培育具有我省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特需用品、藏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加快特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真正贯彻到产业发展中,保持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
第二,将扶贫攻坚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扶贫模式创新。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都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这些地方的脱贫工作是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重点。要牢牢扭住精准脱贫这一主攻方向,结合我省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进行扶贫模式创新,逐步探索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扶贫、电商扶贫、特色劳务扶贫、光伏发电扶贫等扶贫模式。要正确认识我省民族地区发展的劣势,扶贫政策制定和项目选择上,综合考虑城乡差距、民族心理感受、民族关系多种因素,不仅要努力消除收入贫困,也要努力消除各民族的知识贫困、人力贫困,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是人本身的发展。使参与式发展成为我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模式,各种项目最大程度使用当地的材料、人工,这样不仅增加了当地收入和就业,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各民族在参与亲手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国家的认同,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要把推动人力资本增值作为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价值取向,着力于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继续加大民族干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力度,解决干部队伍在民族结构、层次结构、职务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上存在的问题,真正形成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有效机制。
第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证民族生存和持续繁荣发展。甘肃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甘南、临夏两州大部分市县,是我国青藏高原东端最大的高原湿地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要站在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问题,着手进行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的保护和建设,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不宜开发的一律不开发。要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目标应充分利用文化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人文生态环境的继承延续,保证民族地区持续繁荣发展。地方政府要对本地资源作出科学评估,除了考虑经济价值外,还考虑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效益问题,不走先开发再治理的老路。
第五,以民生为发展要义,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凝聚新的发展动力。要切实保障用于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各种补助资金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重点提高少数民族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政府主导的项目要使贫困人口普遍受益,要看是否解决和改善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就业状况,是否真正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实际收入,不能单纯地以GDP为指标,这样才能把民生问题与民族隔阂剥离开来,有助于社会稳定。要努力改变我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薄弱、义务教育巩固难、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和双语教育,以人口素质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总体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民族宗教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相关新闻
- 2017-05-08邓艾: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趋势
- 2017-04-17张掖市肃南县图书馆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首个移动手机图书馆
- 2017-04-08兰州8所高中对口招收民族地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