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考察庆阳南佐遗址(图)
西峰区陪同领导与考察团成员合影
中国甘肃网5月7日讯 (本网记者 亢兆宁 张文良 文/图) 南佐遗址,是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考察团一个重点考察地区,也是最后一个考察的对象。7日下午3时许,在庆阳市西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龙的带领下,考察团与南佐遗址顺利的碰了面。这也意味着考察团的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正式进入尾声,余下的,就是一场感慨良多的总结会。
考察团参观考察南佐遗址
据了解,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腹地、平坦宽阔的董志源中部,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西距西峰城区5公里,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分布于董志塬西北部两条沟壑之间的塬面上,是黄土高原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重要遗址。该遗址于1964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从1985年开始,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曾多次在该遗址内进行科研考古发掘,清理了多处住室、灶坑和大型灰坑,采集到了不少陶器标本,为研究高原人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南佐遗址中的大峡谷
张晓龙对当地的文化非常了解,他告诉记者,南佐遗址是甘肃陇东地区一处主要的仰韶文化晚期人类生活过的大型遗址,单就发现的这座殿堂式的古建筑房址而言,面积巨大,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但它比大地湾遗址更有明显的独特的地域特征,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庆阳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庆阳史前文化中唯一的国保级单位。
考察团成员观看房址中的灰坑
考察团成员之一的陇东学院教授张多勇之前曾多次到南佐遗址考察,对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他向考察团其他成员介绍了遗址详细的情况。他说,遗址边上有9处大型夯土台基,由于年代久远,现存4处,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是一大型殿堂式建筑房址,长方形,地面有6层白灰地面,说明曾6次修补使用。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有灶台、烧烤痕迹。随后,张多勇教授带领大家到一处房址,在这里,大家见到了几处不同时期大型的灰坑,考察团成团看着眼前的一幕,久久不舍离开。
考察团专家鉴定在南佐遗址捡到的陶片
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罐、缸、瓮等陶器,有石刀、石斧等石器,有纺轮、匕、针、镞、笄等骨器,还有稻、粟、稷等粮食碳化物。这些遗物对研究我国特别是陇东地区上古史时社会形态及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同时发现的大量炭化粮食(稻、粟、稷等),是我国古代农业考古的重要材料,对研究农业起源、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交流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考察团在南佐遗址捡到了不少陶片并进行了鉴定,从古至今的陶片都有迹可循。这样就表示,从史前开始到现在,南佐遗址的文化层是完整的,没有中断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舒宪笑着说,在这个地方,随便捡个陶片,至少都是五千年,相比其他地方,这是弥足珍贵的。南佐遗址不仅保持了史前高原生态环境的地形地貌,而且还揭示了高原人在聚落结段发展的完整过程。它是我国史前极为难得的实例,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甘肃聚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很快就考察结束了,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的考察之旅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余下的总结座谈会将于8日上午在陇东学院举行。九个人,十四天,考察结束,所有人的脸上挂满了憔悴,来不及洗的衣服也布满了尘土,这一路走的坎坷,却是意义重大,回想着一路走来路过的所有风景,都是值得的。
相关新闻
- 2017-05-0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团抵达庆阳西峰区考察(组图)
- 2017-05-0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七:环县六记(1)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六:环灵大道上的“玉门关”——青冈峡(冯玉雷)
- 2017-05-0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七:环县六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