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定西一名老党员的“幸福账单”(组图)

17-05-04 19: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彤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老党员徐有谦

  今年80岁的老党员徐有谦,退休前曾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北城乡徐阳村党支部书记。出生在旧社会的徐有谦,长在解放前,干在红旗下,既是受旧社会饥寒交迫的经历者,也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见证者、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更是在党的领导下迈向幸福生活的受益者。

  好日子源自党的好政策。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甘肃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有谦亲眼目睹了徐阳村群众由贫穷到富裕的过程,亲身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无微不至的关怀,亲自体验到今天得来不易幸福的生活,一项项惠民政策接二连三到来,一股股暖流持续流入百姓的心田。

  现在,徐阳村引来了洮河水、告别了“涝坝水”,种上了平整田、消灭了陡坡田,盖起了砖木房、告别了“土窝子”,农民种粮有补贴,养殖有补贴,农机有补贴,盖房有补贴,困难有低保,“五保户”人员有国家供养,就医有保障,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还有免费住宿和午餐等等……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党的为民利民富民好政策的结果,这是铁一样的证据和事实。

  徐有谦入党57年来,给党组织写过许多思想汇报。今天,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之际,徐有谦给党组织写了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讲述了徐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算算党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实事,晒晒一名老党员的幸福账单。

  引来洮河水圆了“吃水梦”

  “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是一个十年九旱、严重缺水、靠天吃饭的地方,以前村民吃水用的都是在“涝坝”里收集的水,由于水碱太大,没有经过净化处理,而且人畜共饮,很不卫生。

  由于严重缺水,干完农活回家一盆水洗完洋芋片后澄清洗脸,洗完脸后再沉淀给牲畜和食,“节水意识”已经渗透到通渭人的骨子里了,找水、担水、抢水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起早贪黑最大的负担,有时为争抢河沟一眼泉水争吵甚至打架。特别遇上干旱时节只能用毛驴驮上水桶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找水,家家户户天一下雨就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放在屋檐下盛水,水比油贵、抢水吃是当时缺水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为解决山沟里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90年代,党和政府先后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吃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特别是实施引洮工程以来, 2016年徐阳村的老百姓吃上了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洮河水,几代人曾经的“水梦”变成了现实,真正解决了老百姓“渴”的大问题。现在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了,干活回家渴了,喝一口干净水真是甜到心里头了。

  徐有谦的老伴曾经参加过1958年引洮工程建设,她说,“没想到我们在80岁圆了18岁的梦想!我们盼到水来了”。徐阳村经历了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窖水,从挑水到自来水的过程,告别了吃水难、无水吃、抢水吃的历史。这全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解决的实实在在生存大问题,乡亲们由衷地说,喝上自来水,不忘共产党!

  免交税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徐有谦当村干部时,农民不仅要交农业税,还要交公粮,杂七杂八的农林特产税、牧业税、屠宰税等“三提五统”等名目的税费,成了摆在村干部和农民中间的“双重负担”。如果遇上一年粮食欠收就得东拼西凑借钱交税费,部分家底差的只能年年借、年年还,一年到头还不清,这是压在老百姓心头的一块“心病”。

  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从此改变了千年来“纳皇粮”的历史,不仅给农民免了税,还给种地的农民发补贴,现在种地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养殖有补贴,还有了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前是一亩地要交近100元的各种税费,现在好了,不仅不交税,一亩地还可以拿到近100多元的各种补贴,种地得到实惠的明显增加和负担的明显减轻让农民的日子过得真是“爽歪歪”。 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都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老百姓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现在徐阳村的年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不足200元达到3000元以上,农民种地更加有奔头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