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走读长城之六:匈奴为何建夏都(易华)
作者: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五四青年节陪同张天恩博士回访佳县朱官寨石摞摞古城遗址,他2003带队在此发掘三个余月,确认为龙山文化早期城址是陕北石城之始,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曾在古城下朱官寨居住一月余,东方红从佳县唱起,令人浮想联翩。
石摞摞山古城遗址
在村民家简单午餐后直奔榆林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乔建军所长等从百忙中挤出时间热情接待,使我们大致了解榆林文物与考古状况。很高兴如愿以偿看到了李家崖遗址出土陶器和他们近四十年来收藏的玉器,然后匆忙赶往统万城,欣赏夕阳西下沙尘弥漫中千古风云。
沙尘弥漫统万城
统万城保护碑
统万城被公认为匈奴都城,也是大夏国都。已是省保和国保单位,其独特性和重要性日益明显,有望不久就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统万城一角
从石摞摞城到大夏国都统万城,使我想起同在榆林地区石峁遗址和千里之外元大都!统万城并没有系统考古发掘,暴露出来冰山一角。传世文献《统万城铭》肯定有夸张亦可参考:"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於咸阳,超美于周洛。若乃广五郊之义,尊七庙之制,崇左社之规,建右稷之礼,御太一以缮明堂,模帝坐而营路寝,阊阖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虚而岳峙,华林灵沼,崇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可以阴映万邦,光覆四海,莫不郁然并建,森然毕备,若紫微之带皇穹,阆风之跨後土。"初步调查研究表明统万城内城分东西两区,并非同时建成,朝向也并非座北朝南或座西朝东,还有不规则外城郭。这种古城建筑上可追溯到石峁古城,下可影响北京城。《统万城铭》云"龙兴北京,则义风盖于九区;凤翔天域,则威声格于八表。"赫连勃勃以统万城为北京亲自据守,以长安为南京由太子定把守,体现了他游牧民族性格和偏好。
统万城一角内侧
郝连勃勃是匈奴后裔,相信司马迁匈奴为夏后氏苗裔之说,认同夏人为祖先。《统万城铭》云:"我皇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伦之会,凿龙门而辟伊阙,疏三江而决九河,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沈溺?光启有夏。"他还以黄帝自比:"昔轩辕氏也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可从器物或文物印证。当时工匠造百练钢刀曰“大夏龙雀”:“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他仿莽泉铸币,面文隶书国号“大夏”,年号“真兴”。“大夏龙雀”是传说名刀;“大夏真兴”是古钱奇葩。赫连勃勃自称为夏人,称他族为夷,曾号召夷夏十万筑统万城。“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
统万城瓮城
赫连勃勃有统一万邦理想和气魄。统万城有四门南曰朝宋东曰招魏北曰平朔西曰服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大夏强盛时期疆域“南阻秦岭,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大致包括今陕西秦岭以北、河套地区及甘肃东部。可惜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他欲更换太子,导致兄弟相残父子相逼自取灭亡。
从大夏国都统万城可以看出匈奴等游牧民族也崇拜夏、禹和黄帝,亦是华夏传人。目前中国大多数人仍然只知道匈奴是汉人的天敌,"渴饮匈奴血";很少有人明白匈奴亦是夏后氏苗裔,神话传说中黄帝与大禹后代。北匈奴西征,南匈奴融入汉族或转为鲜卑。鲜卑建立北魏重新统一北方,绝大多数鲜卑人融入了汉族。后起的蒙古族实际上继承了匈奴、鲜卑与突厥血统和文化传统。北方诸游牧民族在缔造中国历代国都和中华民族与文明过程中起的作用不亚于南方农耕民族。汉族或中华民族与文明实质上是游牧与农耕民族与文化反复混合的结果!大夏国都统万城就是最好见证。
相关新闻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为何重走青岗峡?(叶舒宪)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参观靖边博物馆(组图)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灵大道多节点 青冈峡道在哪里?(张多勇)
- 2017-05-06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十六:环灵大道上的“玉门关”——青岗峡(冯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