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黄金经济带——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原标题: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黄金经济带
——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本版特摘录精彩观点,与读者共享。
专家智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
做好顶层设计下的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做好顶层设计下的发展规划,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可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发挥学者才智,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引领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五种思维
底线思维。要坚守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红线思维。在地方行政考核中,要让对绿色发展的评价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森林覆盖率、大气质量、地表水环境等,都应成为保证未来发展的红线。
战略思维。应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整体进行考量,将其建设成为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高地。
可持续思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等都应列入禁止开发区域。选择中高端产业,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梯度转移、梯次转移。
创新思维。各省市要联手创造新的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
建设长江经济带,政府须积极有为
建设长江经济带,政府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安排好各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提升为第一优先政策目标。但这不意味着可以顾此失彼,必须对各政策目标进行合理权衡和安排。
让价值目标与工具理性间形成激励相容性。当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时,使价值目标与工具理性之间形成激励相容性,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居民有条件在青山绿水蓝天中享受富足的生活。
处理好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政府在许多领域和方面都发挥着主导性或引导性作用。各地政府要慎用巧用政策手段,其本质是要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例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所提及的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等,都是政府必须积极有为实现的目标。
南京大学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长江流域重化工业调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但推进能源重工业化发展却是我国无法避免的历史和现实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我国大国发展中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无法回避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能源重化工业同样应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机械电子工业应是重化工业的主要内容;长江经济带应为宜于人居的经济聚集带;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地方增长优先、分割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好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建立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低估长江流域环保过程中的“邻避主义”困难;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继续下去;改变分散竞争的格局,才能实现长江沿线沿海重化工业的自动产业聚集。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样本
要从五方面重点着力,解决长三角城市群落融合发展难题:
建立绿色扬子江城市群落。用高端低碳产业引领沿江发展,在城市圈共享生态服务,实现城镇与生态建设双向渗透,经济环境发展一体化。
建设网络化区域基础设施,强化江北城市中心性建设。突出交通主轴连接,推动江北城市交通中心化,加强区域信息共享合作,强化港口枢纽之间的协调。
推进社会服务体系的区域共建共享。建立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跨区域同业行业协会,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和统一的资格认证、质量检测机构。
实现都市圈内同城化。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布局同城化、环境保护同城化等。
重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的网络结构;开展村庄布点规划;重构村镇交通设施网络和村镇产业空间体系。
观点纵览——
会上,来自相关省市区的智库专家,立足本地发展现状,结合区域整体格局,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言献策。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提出,青海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助力绿色生态新走廊。要构建好长江源头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可实现水电、光热、光伏、风电的优势互补运行。加强基础设施融入和流域区省际互动,开展对口支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表示,要推动长江中上游大城市集约发展,把不分层次地集聚要素数量转变为着重集聚中高端要素;把平面推进的城市开发转变为立体推进的城市开发;把摊大饼式的布局方式转变为组团式的布局方式;把偏重生产功能的配置转变为兼具良好生活功能的配置;把单个城市的独立集聚转变为网络型城市体系的集聚;把城市大量废弃排放物转变为可以综合利用的资源。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波认为,要用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绿色生产方式变革,以集约化促进循环化。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快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形成系统有序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建议,应创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生态长江法治建设,加快《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坚决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责任机制。健全推进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机制。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众广泛参与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先满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二重生态观观点,认为仅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建设生态观已远远不够,唯有社会需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取得相互尊重,才能实现效率、和谐与永续发展。为此,要发展绿色经济、定立绿色社会、秉承绿色文化、探索绿色行政。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指出,长三角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应发挥四大作用。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通过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大力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绿色产业的支撑作用,依托长三角地区的环保产业集聚优势和市场需要优势,提升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力。绿色制造的引领作用,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和先进制造基础,支持更多企业建立绿色制造系统和标准。绿色治理的示范作用,发挥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对接国际最高标准,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治理文明。
(赵凡、张胜整理)
相关新闻
- 2016-11-23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兰州海关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纪实
- 2016-06-22国际旅游经济论坛演讲嘉宾认为:打造一带一路黄金段兰州大有作为
- 2016-01-05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 扩大对外开放强劲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