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发展“生态农业”侧记
原标题:“小农业”变身大产业——崆峒区发展“生态农业”侧记
中国甘肃网3月29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张海民) 阳春三月,开车行驶在崆峒区泾河川区笔直的公路上,车窗外田间的景色如美酒般醉人。
走进天源生态农业园内,一座座日光温室蔚为壮观,一排排暖棚牛舍干净整洁,有机肥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绿色生态餐厅内小桥流水、诗情画意……
天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凯表示:“生态农业园以突出农耕文化之魂、绿色田园之韵为目标,集农业观赏、游园采摘、吃住游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好去处’,目的是留住乡村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让人们热爱农业、享受农业。”2003年,郭凯承包土地,开始种植旱作农业。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集中施肥,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种植规模和效率。加上旋耕机、覆膜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郭凯认为,土地流转政策“激活”了大户承包积极性,使农民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解放了出来,让规模化农业变成了现实。
在生态农业园务工的花所乡光明村村民荆含锋告诉笔者,他家的2亩土地也流转了出去,现在他既可以收地租,又可以务工挣钱,算下来一年收入也将近3万元。
目前,在天源农业生态园内,打工农民有100多人,放下锄头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了工人,有了“双份收入”。郭凯介绍,每月他的生态农业园给工人开出的工资就要30万元。
“旱作农业—肉牛养殖—粪便有机肥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态餐厅”。在天源生态农业园的宣传册上,一副循环农业示意图引人注目,起点是旱作农业,终端是生态餐厅,“当家人”郭凯用一条生物链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地连接起来,农业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从2003年至今,郭凯依托泾河川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功实现了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有机菜生产、观光旅游4大产业4次提升转型。旱作农业玉米秸秆用来饲养肉牛,牛粪、烂菜叶等废弃物加工生产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料种植玉米和有机蔬菜,肉牛和有机蔬菜直接供给生态餐厅,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生态效益。
郭凯说:“原来依靠农药、化肥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而且可能带来农药残留等问题,但是用了有机肥料栽培,不打农药、不用激素的有机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临近饭点,笔者看到前来生态餐厅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市民王女士每周都会挑出时间带着家人和孩子来这里游玩。她说:“这里的饭菜和别处口感不一样,吃起来特别香,生态园的采摘、游玩等项目,不仅放松了身心,还亲近了自然。”
据郭凯介绍,天源生态农业园内还将陆续建成垂钓园、烧烤园、CS野战区、动物园、儿童乐园、婚纱摄影基地、棋牌室、民俗住宿等旅游项目,生态链条还在继续延伸。郭凯表示:“要把生态农业园打造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游人如织、流连忘返的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基地。”
从“靠天吃饭”的农耕农业,到后来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再到如今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平凉天源农牧一步一步发展、一步一步壮大,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成功走出了一条“养精品牛、造有机肥、种放心菜、建观光园”的绿色循环农业新路子。“这种发展方式很有借鉴性和复制性,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崆峒区蔬菜站站长陈银伟说。
相关新闻
- 2017-03-28平凉市崆峒区居民小组长邓灵平:闲不住的热心人
- 2017-03-27平凉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专列“开往”西安引客入平
- 2017-03-27平凉崆峒山大景区"新看点、新线路"引爆西北旅游营销大会
- 2017-03-27让城乡“花朵”齐绽放——平凉崆峒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