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长大后,你会怀念那条清新脱俗的“大鲤鱼”
原标题:长大后,你会怀念那条清新脱俗的“大鲤鱼”
这对可爱的父子,以其不经意的蠢萌戳中大众笑点。事发虽有几个月了,但最近才意外获全网关注,且立即引发一股“忆苦思甜”的忆旧感怀潮。仅是媒体随便选摘的几个看似很有段子潜质的小趣闻,其实都是如假包换的真人真事,看来儿时闹的乌龙笑话,显然不是今天这条大鲤鱼能独领风骚的:有“豆子”和“凳子”、“西瓜”和“吸管”、“手垫”和“手电”的口音梗;有“锈菜刀”式削笔刀、“烂白菜”式植物标本等脑洞系列,不一而足。
虽出糗的方式不一,但回忆的心绪相同。时隔多年,由此及彼勾起的记忆,或轻描淡写,或添油加醋,呈现的却均是自黑自嘲调侃戏谑的轻松心态,而再无窘迫尴尬的儿时感受。就像网友推测带鲤鱼的这位现在只有几岁的小朋友,当时或会因自己鱼的“不合群”而有些困扰,但当他十几岁或几十岁时,哪天若还能记起那条格格不入又别具一格、特立独行又清新脱俗的“大鲤鱼”,肯定只剩会心一笑。而这样值得一笑的美好时刻,一生其实也并不会太多,那是你区别于他者,专属自己的独特记忆坐标。
所以,对这个意外爆红的鲤鱼,不用刻意挑刺,如个别论者的侧重点,可能稍偏了些:太纠结拍照上传者,热议转评者是否都是怀着足够的善意;鲤鱼被关注,是僵化刻板的思维定势,不利孩子的发散思维;带鱼上学是折腾家长的形式主义,等等。
这些论点当然都有道理,可是我们看到一条大鲤鱼,其实也不会想太多。就像图中带大鲤鱼孩子对面没带鱼的孩子,几乎被忽视,要挖掘下去肯定也有故事。只要不是老师强行折腾,而是鼓励自愿,就不用对孩子带了一条大鲤鱼解读太过,由此而来的“带鱼”效应,也不必上纲上线,在孩子成长中,它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过后,天空总会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
相关新闻
- 2017-01-09评论:别将“权大于法”只当雷语
- 2017-01-09【评论】推广街区制,莫忘以人为本
- 2017-01-09【评论】举全市之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 2017-01-09【评论】严管严治保畅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