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投稿

用实干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嘉峪关市紧扣“两个率先”谋发展促转型(组图)

2016/11/11 来源: 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 用实干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嘉峪关市紧扣“两个率先”谋发展促转型 

  记者曹义成

  10月21日,嘉峪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推动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个率先、三个翻番、四个提升”奋斗目标,紧扣“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细致而明确的部署。10月25日,新一届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结合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3项主要指标和8个方面132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了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表、路线图,力争用实干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推进产城一体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兴则城市兴,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到2020年,嘉峪关市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定出目标。

  嘉峪关市新建成的南市区明珠文化生态园景色迷人。“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市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提升。(资料图片) 通讯员 姜百文

  “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市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让市民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到休闲、娱乐、运动。嘉峪关日报记者 李巍

  为此,嘉峪关市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引进创新人才、重奖优秀科研成果,着力构建“政、产、学、研、企”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服务好新型金属复合材料产业化、高炉优化升级改造、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钢铁、电解铝、电力能源、煤化工四大百亿元级支柱产业,推进循环经济、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十亿元级多元产业;布局“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新型煤化工、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扩大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加快冶金新材料、精品钢材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等12个园中园建设,力争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优先发展科技研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消费由物质型向精神文化型转变。

  推进景城一体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嘉峪关市推动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全域、全季、全业旅游产业,2020年全社会旅游收入达到9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将让嘉峪关“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景,景城一体化”和文化旅游大市的城市定位既成为再现历史、传承文化的载体,更奠定城市发展的“根”和“魂”。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接待游客90.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亿元,拉动全市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资料图片)嘉峪关日报记者 李巍

  酒钢3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项目,目前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该项目可进一步拓展酒钢煤化工产业,使集团公司的钢铁-电解铝-电力-煤化工-铁合金等产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多联产技术发展模式。通讯员 肖世强

  嘉峪关市将重点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景区连接旅游公路关城大景区项目;抓好戈壁大峡谷地质公园、草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晋民俗文化展览馆、黑山岩画博览园、航空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自驾车旅游服务区和露营地、公共飞行营地、户外徒步基地、观礼古镇等旅游设施;办好国际电影短片展、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滑翔节、国际铁人三项赛、长城戈壁马拉松赛等节会赛事;成立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编撰嘉峪关文化丛书,组创丝路彩绘艺术大观,建设民间博物馆群,举办多层次文化论坛研讨活动,编排大型演艺活动;依托“七一”冰川探险游、文殊山石窟游、镜铁山矿区游、核军工科技游、东风航天城游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筹建由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出资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