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兰州白银路街道“细功夫”整治背街小巷畅通居民回家路

2016-11-10 09:15:3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街道网格员整治背街小巷环境

  中国甘肃网11月1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颜娜 见习记者 刘力铭 文/图)最近,住在北甘家巷的市民刘阿姨发现,每天回家的道路上“靓丽”了许多。原本环境脏乱的小巷中,卫生干净了,沿街的商店门头整洁了,小巷墙上原来乱贴乱画的小广告没有了,甚至连楼院里堆积了许久的破家具和杂物也被清理了。小巷的变化不禁让刘阿姨感叹道:“我们这北甘家巷的环境真的是变好了呢!”刘阿姨的赞许不仅仅是个例,许多白银路街道辖区其他的居民也发现了这样的变化,兰林路小巷、柏道路小巷等背街小巷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都源于白银路街道近期开展的背街小巷大整治活动。分类细化、部门联动的整治让白银路街道的背街小巷都发生了变化。

  分类细化部门联动让整治力度“硬起来”

  8日,记者分别走近了白银路街道辖区的多个小巷。在兰林路小巷,记者看到原本脏乱的小巷变得整洁有序起来,沿街门店橱窗玻璃内外乱贴乱画的没有了,部分占道经营的小贩也没有了。在南城巷记者看到,不仅墙上的“牛皮癣”不见了踪影,而且许多地方还被粉刷了。巷子里面的许多老旧楼院也是焕然一新,楼院里堆积的杂物废物被清理掉了,连楼道里的小广告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住在这里的居民王心怡对记者说道:“以前回家每次走到小巷中都会不自觉的皱眉头,现在可好了,小巷里干净整洁了,回家也畅快舒心了。”

  居民交口称赞的背后,是白银路街道整治的“细功夫”。记者了解到,近日白银路街道开始集中对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整治按照“分类细化、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媒体监督”的原则,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的方式解决背街小巷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顽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通畅的城市整体面貌。

  白银路街道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这次街道对于辖区内小街巷的整治主要分为:提升改造类小巷整治、联合执法类小巷整治、设施建设类小巷整治三个重点内容。通过这样的细化分类整治,让辖区内的小街巷变模样。在提升改造中,对小南城巷、王马巷等在原有街巷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将基础设施进行再完善、再更新,对破损文化墙进行修复,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为打造文化一条街做好基础。在联合执法类小巷整治中,对存在占道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沿街门店橱窗玻璃内外侧乱贴乱画等问题的小巷,由街道牵头,联合辖区执法中队、食药所、工商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逐一对涉及的街巷按职责分工进行整治。而在设施建设类小巷整治中,主要对辖区南甘家巷、第一新村小巷等内墙体立面脏、乱、差,门头破损严重、临街院落、楼道内存在的“三乱”及垃圾道未封闭造成垃圾随意堆放及设施设置不到位等问题由街道、社区制定整治计划,进行门头更换、墙体立面粉刷、协调环卫部门增设垃圾桶等方式逐一整改。

  全面动员社会参与让整治效果“长效化”

  细致整治的背后,是白银路街道全面参与尽心尽力的努力。张三星是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早晨还不到7点,他就趁着摸黑的天色出门了。巡视负责辖区范围内小巷的环境卫生,还要积极地投入到整治工作之中。随身携带的小桶、铲子等是祛掉牛皮靴的好助手,而手机则用来随时拍下哪里环境等出现问题,以便随时发到工作群里,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来进行处理。从早晨一直忙碌到晚上的10点,张三星的工作充实而辛苦,但是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他也没有一丝怨言。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道:“我也住在这个辖区内的小巷子里,如果作为普通的市民,我也希望自己居住的小巷干净整洁。现在整个街道的同事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都很辛苦。但是也没有人抱怨,反而都是干劲十足,所以我也充满了干劲,要和大家一起努力工作,让辖区内背街小巷的环境变得更好。”

  不仅仅是张三星,记者了解到白银路街道在这次整治中全面动员,还通过多方位的宣传等方式让社会参与,并且主动邀请媒体监督。确保整治效果“长效化”。街道领导告诉记者,此次整治中,街道还督促相关人员和部门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每天都有专人每日负责信息报送。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管、考核等制度,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实时落实责任追究,从根源上确保整治效果“长效化”,让背街小巷真正的靓丽整洁起来。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