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嘉峪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解读之七

2016-11-09 10:34:19 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解读之七

  2016年9月6日,市委书记柳鹏在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做到五个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五种能力的建设可以说是我们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的生存发展之道。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思想理论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牢“学”的基础,补足精神之“钙”,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突出党性教育,更加注重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教育熏陶。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造浓崇学重学氛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切实加强产业发展、园区经济、生态环保、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常态化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兴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反对浮夸,反对弄虚作假,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做花花哨哨的事、不做急功近利的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是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党代会凸显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牢牢把握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人真正有机会,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真正有地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

  三、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那么基层党建的重点就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市就需要切实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配优服务群众领头人。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基层、夯实基础,强化政治引领、强化服务功能。

  四、加强作风建设。在“三比两促”活动中狠抓党风,在富民时间中落实作风。狠抓党风,就需要我市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带动正本清源,重塑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党风、作风的端正能够带动政风、民风好转,正气凛然上扬;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就会为我市取得的累累硕果拍手称快,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就会更有信心把嘉峪关的事情办得更好。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3783”主体责任体系,关键在于一个“严”字。“严”不仅体现着严厉,更包含着严密的概念。“严”要从细节做起。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被称作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严”贵在一视同仁、一以贯之,打“虎”无禁区是严,拍“蝇”无死角也是严。尽管反腐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压倒性态势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面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今年以来在突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大背景下,更应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真正做到“严”不是一阵风,“严”永远在路上。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治理方法适合于社会实际,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最终就会保证我市的转型跨越战略的成功。(市委党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