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资讯 正文
投稿

兰大水文科研团队眼中的“风情线”

2016-09-22 10:59:3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尚志宇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兰大水文科研团队眼中的“风情线”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杨贵智) 9月16日下午7时许,随着4艘皮划艇在雁滩高速公路桥下安全登陆,历时1年多的兰州大学“黄河兰州段漂流考察”画上了句号。当日,漂流队二十余人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丁的带领下,分乘4艘皮划艇从西固柴家峡蛤蟆滩出发一直到雁滩湿地公园,全程达40公里,漂流考察队成员对黄河兰州城区段的水文、水质、景观、生态、堤岸防护、污染、风情线建设、水上交通、旅游开发等多个指标给予了考察和评估。在此之前,去年5月31日和今年6月19日漂流考察队从雁滩湿地公园出发到大峡水电站重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水上交通给予了全景式记录和研究。

  “黄河水文与水资源变化是兰州市‘山水城市’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指标。而兰州大学自1999年开展黄河漂流考察以来,就特别注重专业水上考察能力建设和黄河兰州段环境变化监测。”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兰州大学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甘肃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黄河兰州段漂流考察总指挥李丁对记者说。而这三次漂流考察从环境、社会、经济多个方面的综合研究指标显示,黄河兰州段正在向生态环境安全,景观功能多样化拓展,和“名片地位”提升的良性趋势发展。但也存在部分问题、隐患,亟待同步控制治理。

  李丁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记者介绍说,在自然景观与环境安全方面,长期以来,黄河兰州段堤岸保护与防护建设整体工作,为提高行洪、抗洪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沿河建设强度加强,路桥施工,采石、采砂,局部破坏堤岸、河槽稳定与防洪能力问题。特别是自兰州市“大型企业搬迁”、“小企业出城入园”、“排放控制与污水处理”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对黄河局部环境改善,水质提高和下游人民福祉作出了贡献。

  在长达70公里的漂流考察中,映入考察队眼中的满是沿岸的园林湿地建设、水中生物多样性发展、河心岛屿鸟类惬意的栖息以及黄河两岸生态景观的良性发展,这些都已经成为山水城市景观建设基础和真实写照。采访中,李丁告诉记者,在景观功能与社会效果方面“黄河风情线”是山水城市、宜居水平和人地关系和谐的突出表现。同时,湿地公园系列项目,沿岸亮化,健身步道贯通,水上交通开通,“兰马”等项目建设、活动,都显著提高了市民幸福感、拥有感,游客景观评价逐年增高。然而李丁也坦言,当前兰州黄河两岸“人行绿道”与“滨河交通干道”之间,“黄河风情线”与“城市商道(张掖路步行街)”之间,两山景区与城市景观系统之间,都相对独立,缺乏综合开发联系,没有构成资源要素集约优势和发展效果。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黄河风情线容量巨大,但外地游客游览比例小、停留时间短。从柴家峡到大峡水库70公里的水上通道内交通、旅游等项目尚待开发。李丁说,通过对黄河兰州段漂流考察发现,兰州黄河风情线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比如南北滨河路干道与沿岸绿道景观园林、公园之间,缺乏过渡带(区、段)。南北滨河路行车高速效率要求与岸边休闲娱乐漫步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出现管理困难,游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以及服务功能缺失等诸多问题,相互阻滞不利发展。再如,白马浪至黄河铁桥核心区段,缺乏快速干道交通与旅游功能过渡设施。山水之间(白塔山,黄河),游购之间(风情线,张掖路)仅靠几座过街天桥,甚至依然是平面交叉联系。在自驾游背景下,游客服务、停车场缺失,未能充分发挥景区容量、扩大旅游经济规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尚志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