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促进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工作包含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产品质量监督三方面,是质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市质监局全面强化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履行监管职能,充分发挥促进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谈到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事实上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产品质量监督是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手段,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究竟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包含了哪些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什么联系?该领域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市质监局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处,零距离接触了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工作。
9月13日,处室负责人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相关内容。“认证”是指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包括对工业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对农食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主要包括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部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是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由国家主管产品生产领域质量监督工作的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旨在控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的监控制度。该制度规定: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产品生产。没有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产品,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无证销售。“产品质量监督”是指按照技术标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评价、考核和鉴定,以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执行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A
“四库一平台”为质监“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信息数据库,具体包括四个数据库和一个综合监管平台。分别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数据库、检验检测机构数据库、工业生产企业分类监管数据库、检查人员数据库、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
建立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数据库。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76家,其中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47家。对全部生产企业按辖区进行了编号,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前,通过随机抽取编号的方式确定检查对象。
建立检验检测机构数据库。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21个领域215家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资质认定。对全部获证机构按辖区进行了编号,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前,通过随机抽取编号的方式确定检查对象。
建立工业生产企业分类监管数据库。2013年至今,市质监局不断加强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积极实施分类监管升降级制度。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企业1031户,按监管类型统计,AA类企业(信用监管)10户,A类企业(责任监管)197户,B类企业(常态监管)493户,C类企业(加严监管)331户。该数据库为提高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效率、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立检查人员数据库。由于兰州市获证的生产企业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相对较多、监管人员较少,聘请省级、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资质和生产许可证审查员证的行业专家作为我市检验检测机构和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检查的技术专家,在协助市局监管工作的同时,又能为各机构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帮助和指导。该16位专家已全部纳入我局监督检查专家库。在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后,根据所属行业分类情况,随机选取技术专家,在我局监管人员的组织下,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运用“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国家认监委开发了“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该系统涵盖了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的认证信息。监管人员可以在系统上随机选取某项认证活动,进行抽查检查。
B
“双随机一公开”贯穿认证许可监督管理工作始末
“双随机一公开”是指随机确定检查人员,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检查结果。在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中,市质监局采取了‘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制度。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按照“双随机”工作机制,组织行业专家按照生产企业提交自查报告10%的比例对电线电缆、劳动防护用品、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进行实地监督抽查,截至8月31日共抽查企业18家,对不再符合发证条件的4家企业,提出限期整改。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检查透明度,提升了监管效能。年初按获证检验检测机构总数30%的比例,制定全市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计划,共计60余家,重点涉及机动车安检、建筑建材、公路工程、食品(药品)、环境监测、消防设施等风险较大的领域。截至8月31日,共组织行业专家对43家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停业整顿4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3份,问题机构全部完成整改,市质监局完成复查16家。而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也落实了“双随机”工作机制,依据该制度筛选确定三家单位为承检单位。选择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产品,在我市工业生产企业分类监管数据库中随机确定抽查对象。
在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市质监局做到了及时公布检查结果。“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结束后,及时向相关县区质监局通报检查结果,并对存在问题较为集中的行业,召集机构负责人开展集体约谈,进一步落实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安全主体责任。”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上及时公布认证执法检查活动信息。据介绍,今年共下达两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在第一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任务完成后,对抽检结果进行了及时汇总统计,上半年全市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88.4%,及时向各县区局下发了《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电线电缆等9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通报(2016年第1号)》,并在我局门户网站进行了公布。此外,在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检查结束后,现场告知企业存在的问题,市局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当地质监部门。
C
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督抽查相结合
“原来塑料瓶是这样做出来的,看到回收站在回收塑料瓶,我一直以为那些会再次用做塑料瓶的原料呢。”前不久,在部分市民代表受市质监局邀请前往兰州中富容器有限公司,近距离接触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时,亲身感受让市民张先生消除了一直以来的疑虑。据介绍,矿泉水瓶的瓶身是经过吹塑加工出来的,主要原料是PET原材料(食品包装用聚脂切片,购进时是一粒一粒的透明颗粒),经过一定工艺加工后吹塑成瓶胚,再制成空瓶。然后这些空瓶经检验后,直接送入灌装车间。对于产品质量监督,市质监局从未放松过。特别是对食品相关产品着重加强监管,一是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觉保持发证条件,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二是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三是为消费者提供零距离参与到检查的机会,便于群众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内部管理及质量控制有关情况。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和完善制度,实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每年我们会选择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近两年监督抽查过程中质量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做为重点,综合考虑各县区上报的抽检计划以及省局监督抽查计划,于每年年初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并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已对两批产品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工作,第一批为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等共10类255批次;第二批为危险化学品包装物(集装袋、塑料编织袋)等共6类168批次,其中包括风险监测2类90批次。第一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束后,及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后处理”,即市局组织专家不定期对各县区质监局的后处理工作进行抽查,了解核实整改措施落实后的实际情况,以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
为进一步提高选择承检机构的规范性,更大的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效力,更好地使用财政资金,进而规范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在产品质量监督中,市质监局采取的是产品抽查的工作制度。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3号令)和《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市质监局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制度(试行)》。对承检机构的选择有着详细的规定,同时还会对承检机构实施有效监督,承检机构按照抽检计划的类别、批次、时限,自行安排时间,在相关县区质监局的配合或组织监督抽查部门的监督下开展抽样工作。组织监督抽查的部门对监督抽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督促承检机构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抽样检验工作;督促承检机构定期向委托部门反馈抽检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对抽样、样品流转、检验、出具检验报告等关键环节是否规范进行随机监督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作为承检机构履行协议情况的判断依据;如若发现严重问题,委托部门将终止协议。
D
有效强化获证企业监督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推进我市获证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市质监局不断强化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质监系统有效承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之后的各项工作,及时完善辖区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做到信息全面、数据准确。同时从严格获证企业年度自查和组织开展实地监督抽查两方面认真做好获证企业年度审查工作,结合年审材料初审情况,抽取10%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实地检查。对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等风险系数较大的产品、在国家及省级监督抽查中不合格的产品以及上年度被投诉、举报的企业,重点进行生产条件实地检查。
此外,对于获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市质监局也十分重视。“我们要求各县区质监局认真履行证后监管工作职责,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严格分类定级,实施分类监管,按照企业分类确定巡查频次,开展日常巡查、回访,同时填写《甘肃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巡查回访记录》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巡查回访记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确保对辖区内获证企业的巡查频次每年度不少于2次,其中对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等产品的生产企业每年度不少于4次。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进行跟踪回访,直到问题和隐患彻底整改消除为止。各类工作记录要在县区局、企业分别留存,市局将不定期进入企业各县区质监局证后监管工作进行抽查,进一步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退出、终止和延续等工作。各县区质监局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全部生产企业进行摸底,对不再具备发证条件、地址搬迁、企业倒闭等情形,及时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行注销,填写《生产许可证撤销建议书》后,逐级上报,由省局统一办理注销手续。对于违法行为,市质监局的态度是绝不姑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对群众举报、投诉以及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依据质量技术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者,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按照法定程序吊销相关许可证照,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
E
认证监管工作效果明显
自去年认证监管工作的监管重心从省级以上质监部门下移以来,市质监局进一步加强认证监管工作,去年至今,组织行业专家对风险较大的机动车安检、建筑建材、公路工程、食品(药品)、环境监测、消防设施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查2次。特别是对机动车安检机构重点进行监管,在重大节日、寒暑假、旅游旺季期间,组织对所有机动车安检机构进行检查。通过全覆盖、不留死角、“双随机”的检查方式,从源头上杜绝不按操作规程检测、出具虚假报告、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努力提高我市机动车安检机构整体能力水平和管理水平。
鉴于监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的现状,市质监局于今年4免费举办全市检验检测机构及认证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班。邀请省局认证处的领导和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就《〈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5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方面对全市的检验检测机构及县区认证监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共计360余人/次。据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兰州市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指南》已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初稿已形成。此次编写的《指南》,严格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紧紧围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条款,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为县区质监局监管人员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帮助,解决了不会管的难题。
为全面掌握兰州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和检测能力范围,加强我市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市质监局正在对全市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调查摸底。此次调查摸底主要针对2016年6月30日前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所有机构,统计各检验检测机构的总体规模、检验机构的管理水平、仪器设备与环境设施、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证书、检测能力(项目)等情况。下一步市质监局还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开发可上网查询的软件,方便广大群众查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