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系列报道之八:本体保护篇让人类“宝贝”延年益寿

2016-09-12 08:22:5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专家在莫高窟第365窟进行壁画病害调查。孙志军摄(资料图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记者 施秀萍

  题记:单是想想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有一天会消失,就心疼得不行。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其“延年益寿”,哪怕多一年,哪怕多一天,也好。

  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内4.5万平方米多彩壁画和2000余尊精美塑像,毫无疑问是人类的“宝贝”。

  因敦煌地处偏远、气候干燥,自十六国至元朝,上下绵延千年的文化奇珍在历史长河中虽经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人们还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贝”。

  但幸运的我们能否让流光溢彩的千年壁画、塑像再流芳千百年,让子孙后代也有同样的“福祉”?

  应急施医,抢救濒危壁画

  1955年发表的《敦煌石窟调查报告》显示:莫高窟有病害的洞窟多达250余个,超过半数;其中,壁画病害面积约4千多平方米,为现存壁画的10%。而对壁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有龟裂、起甲、酥碱、变色、发霉、虫鸟鼠伤等自然因素,也有油渍烟熏、题字刻画、胶粘揭取等人为损害。

  一方面,大量壁画需要保护,病害壁画需要立即整治抢修,否则将全部损坏;另一方面,新的病害还在不断发生和发展。

  挑战与压力空前!

  1956年,常书鸿等人用一种特别的合成胶与丙酮溶液在壁画残片上,做了第一次保护壁画的试验。结果既让起甲壁画粘着在壁面,颜色也显得分外鲜明。

  1957年,捷克专家使用当时很神奇的“打针修复法”,使起翘的壁画瞬间变得平整,让束手无策的那一代“莫高人”得到很好的启示。但外国专家保密粘结剂配方,又提出苛刻条件,这就倒逼着段文杰、李云鹤等“莫高人”自己去探索。在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试验后,逐渐取得整修病害壁画的经验和技术。

  比如,针对壁画地仗,即壁画的粘土基层与岩壁之间失去粘结关系,导致局部形成空鼓而大片剥落造成的大面积壁画脱落,采取边沿加固、泥浆粘贴、铆钉加固等方法,效果很好。

  比如,针对复杂原因造成的龟裂起甲的壁画,在1962年、1963年期间,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胡继高的帮助下,用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制成粘合剂进行修复加固,一直沿用到上世纪80年代。

  比如,针对极其严重的酥碱壁画病害,以更为复杂的工艺用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制成粘合剂进行修缮加固,后被验证为在敦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是修复壁画的优良粘合剂,还于1987年荣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近40年间,李云鹤等一代“莫高人”大约修复了大面积脱落、空鼓、酥碱的壁画约3000平方米,为祖国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的濒危壁画。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