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沙漠中的玉道——于阗道——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之三

2016-09-05 17:26: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作者:冯玉雷

  从马蔚不断发出的微信视频可知,2016年9月2日,考察团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塔什库尔干。“塔什库尔干”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塔吉克语意为“皇冠”或“戴皇冠者”。这座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的古城曾有葱岭、蒲犁、羯盘陀等美称,汉代为西域蒲犁国地,北魏至唐为喝盘陀国,唐为疏勒镇下葱岭守捉。宋、元属于阗,明代属叶尔羌。塔什库尔干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古代,自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至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山路均汇集于此,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地区。从地缘和交通意义上来说,我们探索的玉石之路以这里为起点比较合适:向西的道路大致与丝绸之路重合,但对玉文化分布情况目前研究不是很多;向南、向东,出了昆仑山后,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北缘延伸。

  还有一条重要的道路——于阗道似乎被沙漠淹没了。

  汉代以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形成众多城郭小国。龟兹、于阗是其中大国。龟兹位于天山南麓,在汉通西域的北道线上,汉时为当时西域五大国之一,领有姑墨、温宿、尉头三国之地,即以今库车为中心,包括轮台、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县。龟兹国力强盛,势力范围大大超过其疆域。东汉明帝时,龟兹曾攻破疏勒,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称雄于西域北道;东汉章帝时,龟兹控制莎车,把其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南道。

  “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见诸于史书最早的“于阗”是《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北书》、《隋书》、《新旧唐书》等都记作“于阗”。清初改为“和阗”。1959年,又改为“和田”。《唐书•西域传》:“于阗或曰瞿萨旦那,亦曰涣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唐言地乳,取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又称:“瞿萨旦那国,周四千余里,沙碛大半。”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会合后始称和阗河。《魏书·于阗传》记喀拉喀什河为“达利水”,《五代史·玉阗传》记作“乌玉河”,《西域图志》记作“哈喇哈什河”,《新疆识略》记作“哈拉哈什河”,《西域同文志》释“哈喇,黑色也,河中多产黑玉,故名”。“哈喇哈什”、“哈拉哈什”为古突厥语,维吾尔文为Karakax,意为“墨玉”。“玉龙喀什”意为“绿玉”;玉龙喀什河位于今和田市与洛浦县交界处。

  丝绸之路南线与中线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支道,沟通盆地城郭,连贯大漠绿洲,它就是于阗北道。于阗北道由库车(古龟兹)出发,过新和、沙雅,在阿拉尔跨越塔里木河,然后沿和田河,直抵和田(古于阗),是古代龟兹南至于阗的捷径,故称龟兹——于阗道。《汉书·西域传》载:“姑墨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水经注》载:“入姑墨川水,注之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径姑墨国西治,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及雌黄。”即指沿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的龟兹——于阗道。汉唐时期,于阗(清代改名和田)北部仍生机盎然,城镇和居民点星罗棋布,交通线纵横交错。《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记》:“安西(龟兹)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自拨换南而东,经昆岗,渡赤河,又西南经神山、咸泊,又南经疏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拨换”即今之阿克苏,“赤河”即今之塔里木河。《新唐书·唐书卷》载:“长史薛万备谓社尔曰‘公破龟兹,西域皆震恐,愿假轻骑羁于阗王献京师,社尔许之’。”史载薛万备当时驻军在沙雅,他应该率轻骑沿和田河直进于阗。唐中叶以后与吐蕃角逐西域,该道再度成为兵家必争道。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曾集合于阗兵沿河北行,进占拨换城。18世纪至19世纪,清政府多次使用此道出骑兵平叛,并设制台站。据《新疆史志》记载,“库车西南至和田小路:库车城西南六十里过渭干河又三十里至托克苏又经沙雅尔暨阿克苏界草湖达和阗,共计十二马站。”民国初杨增新为加强行政管理,也重视此道:“查看由库车取道沙雅阿克苏两县所属边境以赴和田捷径一道,系沙漠与草地相间,并无居民,水草尚便,间有缠民牧放牲畜,亦间有土著缠商托运零星货物往来其间。惟沿途并无客店,行旅均需露宿,是以冒险来往者不多。现拟将此路设法疏通,当经委令和田县知事陈继善逐段履勘。兹据呈称自库车起程由小路二十二日即抵和城,较之大道之遇远,车马之劳顿,可省途程不止一半,便利实多。一面调查沿途戈壁有水之处,尚可开渠垦荒,此路一通,不待十年,附近村庄可期繁庶。自和城起至阿克苏河口止一千一百二十余里,又自阿克苏河口起至库车南乡止四百余里,拟每七十里安一驴站……增新覆查开通此路,于军务、政务、商务均有裨益,且可开渠垦荒,徙民实边,为振兴实业,巩固国防之至计。”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北大黄文弼曾从沙雅南行,“横渡大沙漠与和阗河”。库车、新和、沙雅附近维吾尔族百姓从和田贩卖毛驴、骆驼到库车经常穿行此道。

  龟兹-于阗道不仅在战事上使用频率极高,而且沿途自古就有人类居住,烽燧、驿站、戍堡等历史遗迹遍布。昆岗遗址算是重要的一处。2016年6月28日,我们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前往热瓦克佛寺遗址,所走沙漠公里大致与和田河平行——也就是于阗古道的范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