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夏人尚黑与昆仑的文化意义——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之六

2016-09-05 16:08: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作者:冯玉雷

  9月4日,王子今教授发两次微信,显示考察团返回到塔什库尔干。下午,参加考察团的昆仑论坛秘书长谢平加我微信,又发来一些考察图片。9月5日凌晨,收到叶舒宪先生发来的《叶尔羌河的玉石与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及配图,他在信件中说:“昆仑山里常常没有信号,今日住进塔县的宾馆,赶忙半夜起来写出小文。”田野考察非常辛苦,但为了写出现场感受的真实信息,叶老师常常写稿子到半夜或者凌晨爬起来写稿子,已成常态!

  叶老师文章中写到所见塔吉克老乡出售的帕米尔高原塔河流域玉料——民间称“塔青”、“黑青”、“墨碧”,他联系到《尚书·禹贡》、《穆天子传》所载墨玉,推测夏朝到周朝对黑色的崇拜。匈奴人崇尚黑色,中国古书同时也明确记录夏后氏尚黑。我国地图上标注有几处叫“黑河”的河流,易华兄认为“黑”应该是“哈拉”、“喀拉”连读,匈奴语意为“大”,黑河即大河,黑城即大城;那么,喀拉昆仑山,应该是“大昆仑”?

  昆仑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这些人被贩运到唐朝后,或精习乐舞,供人娱乐,或为奴仆,供主人役使,时人称昆仑奴,当时流传一句行话“昆仑奴,新罗婢”。唐代黑奴有一部分辗转来自北非,称“僧只奴”,“僧只”即“Zangi”,即桑给巴尔人,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论述甚详。

  中国上古神话的源头是昆仑山,华夏文明的起点在昆仑山。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中国西部山系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人称为中华“龙脉之祖”。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昆仑作为外来语首次出现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中。《十六国春秋》说西晋以后割据凉州的前凉王张骏以酒泉南山有石室王母堂,即定此山为昆仑山,又立西王母祠为国祈福。张骏确认的昆仑山影响了唐代李泰《括地志》,但此处昆仑山仅凭一个西王母堂断定,证据略嫌不足,《史记正义》只认其为小昆仑。前不久,纪录片导演、摄影家赵晓琳先生在甘肃华亭拍摄,发现佛崖顶上有古代石刻“昆仑山”,为详细考证,不知道起来源。2016年1月28日早晨,我们考察沿泾河支流达溪河前往崇信,得知有学者考证历史上的汭水原指黑河(崇信县和灵台县境内、泾河的另一条支流)。泾河流域也流传西王母传说。

  昆仑、西王母、黑色、玉等重要文化符号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若隐若现。或许,经过学者们的艰苦探索,能够还原它们的本来面貌,各种文明交汇发展的脉络也将厘清!

  帕米尔高原,万山之祖

  那里是冰雪和风暴的世界

  我们为何那样神

  往是壮美的风景吗,不是

  是超绝的体验吗,不是

  是人类坚韧不拔的意志

  将梵文,佳佉卢文,吐火罗文,汉文……

  等等,玉石珍珠般的粒粒文字

  如切如磋,如诗如歌,如来如往

  文化,自古以来就像那些执着的河流

  像圣者,像歌者,像阿尼

  默默浇灌,滋润,丰收而不居功!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