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李沛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重在执行

2016-08-30 10:26: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烟花爆竹管理条例重在执行

  8月26日,甘肃省兰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兰州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其中明确了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区域、临时零售店设置范围及允许燃放时间;还明确在本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区域,举办开工、开业、汽车销售、奠基、婚庆、殡葬等的应当移风易俗,不得燃放烟花爆竹(详见《兰州日报》8月27日一版)。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确实历史悠久,但习俗总要嬗变,也应适应时代发展。鞭炮的起源,与迷信和科学不倡有关,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在密集居住、社区化生存的现代城市,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且燃放烟花爆竹的确非常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成人特别是小孩因燃放烟花爆竹炸伤手眼、致残的大有人在,燃放时产生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等大量有害气体,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直接导致人的呼吸道受损、发病。高空礼炮花四处乱串,易引发火灾,燃放后产生大量纸屑,灰尘四处飞扬,散落在马路和建筑物上面,损害卫生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在笔者看来,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城市完全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创新的力量,追求更加科学、更为文明的燃放方式,从而让民俗更美好。比如,有一些企业在开发生产电子烟花,能够产生类似燃放传统烟花爆竹的动听声效,对环境却是零污染、零排放。这种可喜改变,不仅需要企业主动作为,也需要社会公众顺应变化,主动选择去推动变化。另外,热闹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并不一定非得用放烟花爆竹的方式,这与现代文明和习俗并不相符。过节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可能在一个模式中永远存续。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方式必然会受到冲击,微博、微信等及时通讯手段的兴起,已让“随手发”和“随手拍”成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新常态之下就要有新的方式,烟花爆竹成为历史的标签和记忆,既是潮流也是趋势。

  不过说了这么多,笔者觉得还是会存在一部分“顽固不化”的人。因此,条例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基于现状,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做好宣传和落实,用更大的日常执法力度,来证明法令与执法的统一。事在人为,只要坚持常年严格执法,只要下大力气鼓励培养市民环保过节和日常文明庆祝的观念,创造一个不扰民不污染的生活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老百姓诉求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再有雾霾天、都想呼吸新鲜空气。所以,烟花爆竹管理这一条例只要执行好,对兰州的环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肯定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还能为“兰州蓝”再加一道保险。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