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6岁社区支书赵鸿海20年坚持做居民的主心骨贴心人
今年56岁的赵鸿海,担任红古区滩子社区党支部书记20年,他始终坚守党员标准,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他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党员和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多次被评为红古区优秀共产党员,最近,他获评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8月16日,记者走访赵鸿海。赵鸿海回忆说,1996年,他被大家推选成为原滩子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多年。2013年,矿区四个村整体“村转社区”,赵鸿海又当选为滩子社区党支部书记。“转眼20年了,但对党的忠诚和居民的牵挂却一直没有改变。”赵鸿海说。
“领路人”抓产业强集体经济
2013年,矿区四个村整体“村转社区”后,既无土地,也无产业,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突出。面对这种情况,赵鸿海提出了发展集体产业的思路。经过深思熟虑,赵鸿海决定将突破口放在了该社区红大坂坪“千亩核桃基地”项目上。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投入380多万元,种植核桃苗木400亩,并种植了各种果树苗木和绿化苗木3.5万棵,完成了400多亩高效节水滴灌安装工程,建成1500立方米和30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完成了红大板坪4.5公里道路硬化,解决了20多户困难居民的就业问题,使这一工程成为盘活剩余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的“强社富民”工程。
有了一定的集体经济作保障,赵鸿海开始着手抓社区阵地建设,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他将最初两间破旧平房的办公点发展到现在面积12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办公阵地,并配备了“一站式”居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警务室、日间照料室等配套场所,形成了设置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具备了先进完备的办公设施,建立了详实完整的基础档案,健全了周到完善的服务体系,达到了社区工作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地方、党员学习有条件的目标,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主体、服务为重点、辖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为依托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形成。
“服务员”接地气方便居民
作为一名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赵鸿海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时刻把居民群众所需所求放在心上。
赵鸿海带领党支部和党员开展“133”为民工程,通过走访、接访、开通民情热线、发放民情连心卡等方式,及时搜集社情民意,不断畅通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无偿开展各种便利高效的服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辖区的稳定。在他的领导下,社区“两委”先后完成土地平整、绿化、危旧房屋拆迁、居民安置、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重点工作,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周围,使党支部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主心骨。
“贴心人”抓帮扶为民解难题
自幼出身贫苦的赵鸿海,自从成为一名党员以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社区老党员王振三的女儿身患重病,妻子常年有病,还要供养几个孩子上学,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此时,赵鸿海带领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发动群众自愿捐款,为他们分忧解难。
2005年,居民王立新不幸发生车祸,生命垂危,区内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给予病危的他治疗,由于家庭困难无力送去大医院,家人一筹莫展,赵鸿海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筹款,把王立新送入省城大医院,因抢救及时,保住了年轻的生命。居民温发云的住房是60年代的土坯房,已成危房,温发云夫妇体弱多病,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赵鸿海及时找到区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争取了危旧房屋修建资金,启动了危旧房改造。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义务为温发云家拆除了旧房,在翻建工程中还义务当小工,最后帮助温发云一家人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令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