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多方期待物业新政落地 公司退出住宅区之路还有多远?
公司扎根住宅区,业主不胜其扰,牢骚满腹。修订后的《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于7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业主不得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含开网店),不得将住宅出租用于经营性活动(含开网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向前述两种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经营活动颁发营业执照。条例实施半月有余,物业新政落地情况如何?居民、商户、物业、社区、工商等各方对新政的反应如何?新政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一堆牢骚
7月12日,记者来到雁滩安居小区,住宅区目之所及尽是商铺林立。这些商铺有饭馆、酒馆、美发、文具店、辅导班、托管中心、房产中介、足疗、棋牌室、商店等。饭馆的炒菜声、商家的促销声不绝于耳,一楼、二楼的广告招牌随处可见。
记者来到安居小区内的小广场,见到有许多居民在这里聊天。记者走上前,谈到小区内的商户经营活动,居民有一肚子怨言,七嘴八舌地向记者反映。26号楼一楼经营着一家老年活动中心,“每天有很多人在这里打麻将,尤其是周末凌晨两点才结束,吵得根本睡不着觉。”陈女士住在附近,深受其害,“我自己倒也罢了,关键是老人和孩子睡眠受影响。”
记者走访新港城小区、兰宁小区、南河新村等小区发现,不少居民对在住宅区开展经营活动表示反感,“出入小区人员复杂,安全得不到保障,停车位紧张,噪音污染等问题向物业、社区反映都不起作用”,采访中很多居民都有这样的无奈。
“不是我们不管,而是没有权力管。”张苏滩社区工作人员杜桂萍委屈地对记者说:“社区经常接到居民对住宅区餐馆的投诉,我们过去了解情况,也只能做一些劝说性的工作。有的餐馆不配合,谩骂工作人员。”既如此,那些公司又是如何进驻住宅区的?记者询问商户得知,要想在住宅区经营,首先得开不扰民证明。不扰民证明是怎么回事?
一张不扰民证明
在走访中,雁滩安居小区19号楼一层的一家棋牌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根粗壮的排烟管顺着一楼的厨房位置攀爬上七楼,光洁的表面在阳光照耀下发着刺眼的光芒,高耸直立,特别显眼。棋牌室怎么需要这样的排烟管?附近的居民马先生告诉记者,一位来自四川的老板本打算在这里经营川菜馆,房子去年花了20多万元装修好了,排烟管都建好了,但营业执照办不下来,因为他没有得到本单元业主签字的不扰民证明,只好作罢。
“在住宅区经营公司,首先需要征得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业主的同意。然后将这份联合签字的证明交给物业,物业逐一核实后盖章。商户用物业开具的证明兑换社区的不扰民证明,最后带上房产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张苏滩社区工作人员杜桂萍向记者介绍了不扰民证明的流转流程。
如此说来,不扰民证明是第一道藩篱,公司能不能进住宅区,业主掌握主动权,现实并非皆如此。“有些商户本身就是业主,和邻居们都熟悉,得到邻居的签字,一般都没问题。”中信小区物业办工作人员张德玉告诉记者,物业核实后只得顺水推舟,盖章同意。
对于扰民不扰民如何界定?莫衷一是,“我们会将噪音大、油烟大,影响业主正常生活的公司拒之门外,烤肉店、歌厅是绝对不允许的。”南河社区工作人员陶齐霞告诉记者,他们在审核“不扰民证明”时格外注意。
一份新期许
“我们辖区有5000多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将办公场所设在住宅区。”兰州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副局长李文辉告诉记者,自从7月1日《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后,新的公司不能再开到住宅区,工商局不再为这些公司颁发营业执照,所以七月以来辖区新注册的公司减少了30%左右,变更公司住所业务也减少20%。“七月之前,有很多人排队注册公司,七月之后,大家了解到这一政策,这种场面没有了。”李文辉对记者说。
“七月份之前,每月收到三四户的不扰民证明申请,七月份以来没有收到一户申请。”南河社区工作人员陶齐霞告诉记者,这是物业新政实施半个月来他们可见的变化。
“七月以来,我们没有收到一份在住宅区开公司的申请”,7月15日雁滩安居小区物业管理处处长王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七月份之前申请在小区开公司的不少,但随着新政的实施,大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到了这一政策,所以我们物业目前没有接到这方面的申请。
物业新政悄悄落地。大家显然对物业新政寄予厚望,“是不是住宅区的公司都要被清理出去了?”新港城小区白女士满怀期待地问。
住宅区的公司该怎么办,何去何从?目前来看,不太明朗,有待进一步观察了解。新的公司不能再开到住宅区,不仅关乎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更与草根创业者休戚相关。
一些担忧和疑问
采访中记者得知,不少商户在网上得知了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新规定,他们在拥护新政策的同时,也有些担忧和疑问。在小区内经营照相馆的张先生对记者说,“我现在租的房子面积是40平方米,因为房屋性质是住宅,所以租金较低,每月租金3500元。如果新政策实施,新的公司不能开到住宅区,那就只好去租赁商业用房了,但商业用房租金很贵,比住宅房贵一倍。”
当公司不能再低成本地开进住宅区,草根创业者又该如何拓路前行?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去年国务院出台了一址多照的政策,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共用一个地址注册公司,解决创业成本高的问题。”兰州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副局长李文辉给他给出了建议。
记者 马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