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斌主旋律电影也能拍得好看
电视剧《老柿子树》
人物简介
石斌,汉族,1957年出生,现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兰州电影制片厂厂长。2000年作为制片人策划并主抓了电视电影《山那边是山》,获2001年度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和2003年度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二等奖。2001年策划并主抓了电视电影《营救》,获全国第二十一届金鹰奖提名奖、2001年度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度甘肃敦煌文艺一等奖、2003年度第二十二届全国飞天奖三等奖。2002年策划主抓了与北京紫金全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30集中国首部全真立体电视短剧《真真假假》;作为制片人与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了20集电视剧《大漠缘》;主抓的纪录片《看不见的村庄》获国家广电总局等6部委优秀作品奖。2003年策划主抓了电视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第二十二届金鹰奖提名奖,甘肃省第一届金鹰奖优秀作品奖,甘肃省第二届锦鸡奖特别奖;策划并主抓了与北京真视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20集电视剧《风雨无情》;策划主抓了8集专题片《希望的田野》。2004主抓了电视电影《往事如烟》;作为监制参与了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合作的20集电视剧《滴血玫瑰》。2005年策划编剧主抓了电视电影《失踪的女神》,获甘肃省第一届金鹰奖三等奖、敦煌文艺奖二等奖等;拍摄的数字电影《蝶舞青山》,获甘肃省第二届锦鸡奖一等奖。2007年策划并主抓了26集电视剧《老柿子树》,2008年3月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播出。
“能走上影视这条路,应该是冥冥自有天意吧。”兰州电影制片厂厂长石斌这么评价自己从事了20多年的影视工作。“我这个人从小就热爱文艺方面的东西,无论是上学还是到了工作单位,一直都是单位里面的文艺骨干,每次有什么大型的活动和汇演,我从来都是组织者和策划者。”正是因为对文艺的这份热爱,让石斌进入了甘肃省广电局工作。虽然进入广电局,但是刚开始他的工作却和影视制作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专门从事技术工作,并且一做就是8年。这8年间石斌在单位的文艺活动中表现突出,让领导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技术工作的层面,于是把他调到了外事接待方面,专门负责接待港澳台以及国外来甘肃拍片的剧组和公司。“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的《怒剑啸狂沙》剧组来甘肃拍摄外景的时候,看到了周海媚、罗家英、汪明荃等当时很出名的明星,而且他们的拍摄方式让我们觉得原来影视剧可以这么拍。”在这段时间里,石斌就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的汲取着影视制作方面的知识。
《1942》是石斌非常喜欢的电影。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拍出这么一部有反思的电影。“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主旋律,除了国仇家恨,里头讲述的东西,更包含人性、爱等许多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而现代社会是太需要这些东西了。”在石斌的眼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失落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最应该推崇的不应是金钱和财富,需要的是文化传统,需要的是更多对家人和国家的爱。”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手上也能诞生一部类似《1942》的作品。他渴望在电影里描绘这种严肃而又沉重的历史题材,更渴望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现实的反思。
基本所有观众在看影视作品的时候都是关注导演和主演,而制片人和出品人往往会被忽视。但其实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角色。“导演和演员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而制片人和出品人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给影片投资人带来回报。”因此,石斌要求自己务必要做个真正专业的制片人。“观众们看的是这部戏好看不好看,自己付出的票价值不值。导演看的是这部戏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价值观有没有得到体现。而制片人看的是如何能在保证市场和观众的前提下,还能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电影是一门艺术,如果制片人缺乏艺术修养的话,那是没法拍出好电影的。首先从剧本的选择上就需要制片人有较高的艺术素质能够分辨出剧本的好坏,没有好本子是拍不出受人欢迎的好电影的。然后在前期组织拍摄过程中人员的选择上,更需要制片人根据剧本的需要来决定人员的选择,如果艺术素质不高,则无法准确理解剧本,那么在人员的选择上也就很难做到优化。此外,影视制片人从事的是影视制片工作,最多接触的还是演员、导演、编剧这些艺术专业人士,如果个人艺术素质不高,就无法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也无法真正在拍摄过程中起到领导作用。国外金牌制片人的大作之所以成功,媒体的炒作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是这些大片本身的艺术含量也应该值得我们肯定,这也说明制片人的艺术素质直接影响着影片的成功与否。
然而,这仅仅是电影制作人工作的开始。“制片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有出乎意料的麻烦在等着你。对文学剧本,要有判断能力;对拍摄现场,要有把控能力;要和导演、演员良好的互动沟通,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要解决任何人之间的矛盾和需求,还要灵活运用宣传手段、掌握市场动向、盯紧流程,控制成本,不能耽误每一天的拍摄任务。”石斌笑着告诉记者,有些事情甚至可以说是鸡毛蒜皮,但是就是这些小事一个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对整部影片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制片人是剧组的灵魂,就像一个工厂,制片人是厂长,导演是总工程师,他只对艺术负责,制片人对一切负责。制片人的素质、心态直接影响到一部影视作品的品格。
作为本土的影视人,石斌直言,甘肃省的影视制作事业与国内不少省份比起来是比较落后的。“我们与别的省比起来落后不少的原因主要还是缺钱,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想在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明星上与其余省份的作品竞争是不现实的,我们只好在作品的内容上出新以及让影院和电视频道多排片。那么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我觉得拍摄主旋律影片是最好的方式。”他说。
不少人一听“主旋律影片”这个词就会说“这种片子有什么好看,就是一味的说教,无聊的要死。”石斌则认为,让观众无聊的主旋律影片是那种拍的很失败的影片,这些主旋律影片主要是只重视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观赏性和娱乐性方面较薄弱,所以未能在电影市场上获得成功,故而既无法在电影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也无法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影响。石斌表示,主旋律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其实一直都是个难题,这些作品如何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就显得更重要。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那些英雄人物和好人都要落地,他应该是那种在我们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的人,而不是“神话”。而现在主旋律电影的普遍不足,就是在弘扬党和政府需要的精神实质方面容易直接表达主题,拔高、提升人物,忽略了好人身上朴素的、平凡的但应该被尊重的东西。所以,当下的主旋律影片要赢得更多观众,关键是不能空泛,必须要特别“接地气”。
石斌认为,直接的宣教、生硬的演绎、肤浅的表达等,都不可能使主旋律影片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无论是从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大的方面考虑,还是从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等小的方面考虑,我们都需要那些“边缘”的但丰满、写实的电影,聚焦人性、人情、人心等永恒主题的主旋律电影。“你说《中国合伙人》是不是主旋律影片?我觉得是。整部影片宣扬的是年轻人要有梦想,只要奋斗努力一定能成功,这些都是很主旋律的东西。但是影片在观赏性、娱乐性以及艺术性方面可以说做得完美,这对所有主旋律影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其实简单地说,故事讲好了,影片大家也就都爱看了。我想这也是甘肃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