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投稿

第十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纪行丨渭河道考察:渭水源头惊奇不断(图)

2016-07-20 10:38:21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

  作者 王文元

  19日的考察,在8点钟明媚的阳光中拉开了帷幕。尽管18日的雨是喜雨,但对于长途的考察我们来说,晴天无疑是人们最为喜爱的。

  晴天了,可以放心大胆的爬山,可以拍出靓丽的照片,可以走比雨天更多的路。19日一天,考察团先后考察了五竹寺、渭河源头、伯夷叔齐墓、首阳山、战国秦长城遗址。从早上8点出门到晚上8点回来,整整一天,收获满满。

五竹寺

  1.传奇五竹

  五竹寺的大名早已听闻过多次,但真正走进这座寺院却是第一次。离开县城,往南而行,重复走了一段昨天的路,大概到一个叫黑鹰沟的地方,车就拐到了山里。山路早已经过硬化,干净整洁,但对于我们奔驰中巴而言,却有些狭窄,每到转弯的地方,司机邵师傅都要小心地放满速度,慢慢地转过。

修建在山崖上的五竹寺

  这里地处渭水三个源头的之一的清源河河畔。据说寺院,原先并不叫五竹寺,而是叫秀峰岩寺,修建海拔2300米许的山崖上。取名五竹自然是有五种竹子。山路崎岖行走缓慢,20多分钟后,我们才抵达山顶。

  眼前看到寺院却有些寒酸。山门飞檐斗拱,似乎新修不久,因为看不到后面建筑群落,但略显局促。和这座寺院的传奇不符啊。进山门,过道中,一壶开水,刚刚烧开,呼哧呼哧地冒着热气,并伴随着阵阵呜呜声。而“山僧”,却在寺院深处扫地,等客来。

站在三清殿远眺 山川尽收眼底

  走几步,站在三清殿的廊檐下,眼前忽然一亮,一种睥睨江山的大气,就磅礴而来,眼前是万里江山。顾不上其他,先尽情地放眼四望吧,只见远方,苍山如海,田野如畦,进入我们视野的,绿色的山川起伏不定,白色的山崖如同森森白骨,金黄的麦田已经收割。

  原来,五竹寺是一座修建在悬崖边的寺院,山门在缓坡一面,而寺院却修建在悬崖边,凿洞为窟,搭栈为廊。通过窄窄的栈道,将分布在悬崖上的石窟,完整地联系了起来。两千多米的海拔,也使得这座寺院能有将悬崖对面的山川尽收眼底。考察团成员在三清殿、财神殿、观音殿前穿梭往来,时而寻找最佳的观景位置,时而拍照留言。

  这座小小寺院,竟然有着一种天子之气。外面看上去有些寒酸,山门之内去别有乾坤,似乎有种掌控万里江山的气势。传说建文帝及其大臣郭节,在此避难,隐居削发为僧,他们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难怪,原本让让僧人心态平和的寺院,却让人生出睥睨万里江山的帝王之气,根源在这里。

  这果然是一座传奇寺院。

  2.渭河源之谜

  大凡江河源头,人们总是有纷争。不论是黄河,还是长江,都概莫能外。渭水源头也是如此!

  考察团离开五竹寺后,继续下一站,寻找渭河源。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渭河源头自然是我们考察的重点,更是19日考察的重头戏。在渭源县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士的带领下,先前往渭河源景区。

禹王广场

  进入景区,是一个巨大的禹王广场,历史上大禹曾导渭于鸟鼠,因而不仅在这里修建禹王殿,而且还举行了祭祀禹王大殿。流经这里的清源河,是渭河三大源头中最长,水量最大的一个。当地政府,依托清源河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全力开发这里旅游资源。

禹王大殿

  参观禹王大殿后,我们乘坐电瓶车,去寻找清源河的源头。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却颇具挑战性的行动。要真正找到清源河源头,先要乘坐电瓶车,走上四公里,然后走登山步道,走上20多分钟,才到“大禹导渭”的山崖下,挑战才算开始。先是,登极其陡峭悬崖台阶,基本是用巨大石头简单堆砌而成,再加上护栏而已。故而高低不平,攀登有些吃力。十几分钟走完台阶后,算是到了半山腰,山路变成了一线天。

  所谓一线天,就是巨大山崖形成裂缝,宽处两米许,窄处一米左右,以前人们通过这里,必须趟过半米左右的河水逆流而上,现在为了开发旅游,在河中布置了列石,用巨大的石头,排列成供行人通行的石凳。我们踩着这些石头,在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抓着时断时续的铁链,小小翼翼地通行。

  如此走上十几分钟后,才算是出了一线天。这时,我们面前一个山沟,清源河的源头就前方四公里的地方,河水极其旺盛,轰鸣着从山间奔腾而出。山谷中长满了灌木丛,要走到清源河的源头处,只能徒步而行,来回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考察团成员斟酌再三,只能放弃进一步行动的计划。

  渭河源头一般有三支,这三支在县城汇合,才算是形成了真正的渭河。这三大源头,有发源于鸟鼠山的龙王沟源(禹王河),有清源河、还有锹峪河。一般人们将,鸟鼠山的为何源头成为文化源头,这里品字泉,是历史上认为的渭河源头;

  近些年,人们重新审视了渭河源头,目前大体有两种意见,也就是当地人士所说的大三源和小三源两种观点,其核心观点是清源河为渭水新源。目前,人们尚未取得统一意见。

  3.首阳奇人

  渭源地处西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之间,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给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渭河源景区,我们看到的是西秦岭山脉的高大陡峻,山上往往植被密布。而在渭源县北部,山坡比较缓慢,山上植被比较稀少。这两种截然不同地理现象,让考察团成员感叹不已。

伯夷、叔齐墓冢

  离开渭河源后,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伯夷叔齐墓。伯夷叔齐是为自己的理想,不食周粟而死,可谓是求仁得仁,历来为人们敬仰。我们走锹峪,然后转往县城东南面的首阳山。首阳山属渭源县莲峰镇,县城东南34公里处,因九峰环峙、状如莲花而名“莲峰山”。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间,故俗称“马鹿山”。

左宗棠题写墓碑

  民间说,伯夷叔齐就是在首阳山饿死。数千年来,这个故事是中华传统的文人“抱节守志”恪守自己理想的典范。可惜,现在似乎看不到了。

  在距离莲峰山4公里的地方,我们顺着正在修建的水泥路,走上100多米远,路边就是伯夷叔齐墓,墓地在半山腰,极其幽静。半山腰的两个高大封土,就是那两位上古贤士的墓。而在坟墓的一侧,则是清末左宗棠题写墓碑。

  封墓四周多见脸盆粗细的杉树,这种生长极其缓慢。正是映衬出志士的高洁。

  4.首阳拜圣贤

  渭源地处西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之间,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给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渭河源景区,我们看到的是西秦岭山脉的高大陡峻,山上往往植被密布。而在渭源县北部,山坡比较缓慢,山上植被比较稀少。这两种截然不同地理现象,让考察团成员感叹不已。

  离开渭河源后,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伯夷叔齐墓。伯夷叔齐是为自己的理想,而不食周粟而死,可谓是求仁得仁。我们走锹峪,然后转往县城东南面的首阳山。首阳山属渭源县莲峰镇,县城东南34公里处,因九峰环峙、状如莲花而名“莲峰山”。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间,故俗称“马鹿山”。

两位上古贤士的墓

  民间说,伯夷叔齐就在首阳山饿死。数千年来,这个故事中华传统的文人“抱节守志”恪守自己理想的典范。可惜,现在似乎看不到了。早距离莲峰山4公里的地方,我们顺着正在修建的水泥路,走上100多米远,路边就是伯夷叔齐墓,墓地在半山腰,极其幽静。半山腰的两个高大封土,就是那两位上古贤士的墓。而在坟墓的一侧,则是清末左宗棠题写墓碑。

  虽有左宗棠题词,但却无法掩去首阳山迷雾。首阳山有六处之多。有辽西,有偃师,有和顺,有山西蒲坂,有陕西岐山,有渭源。可人们说,“天下六首阳,唯有渭源真” 。这究竟是何故?

  史载,伯夷叔齐往西而行,那么只有甘肃、陕西两处了,而陕西岐山为周人故里,自然不大可能在那里。只有西行到渭源。

  在渭源,他们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歌词是这样的:“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而他们采的薇,就是渭源的蕨菜。如今,渭源的蕨菜,闻名各地,传说就是上古高士采摘的薇。吃一口,清香淡雅,韧性耐嚼。

  墓地上,有个道士,长须挽发,幽默滑稽,《道德经》张口就来,颇有高古之气。

  伯夷叔齐祠堂边,有个道士,长须挽发,幽默滑稽,《道德经》张口就来,颇有高古之气。或许,他也曾唱采薇,而食蕨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