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正文
投稿

临夏:唐汪大接杏借助电商走向市场(图)

2016-07-19 09:03: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唐汪大接杏借助电商走向市场

  唐汪杏园吸引游人采摘选购杏果。通讯员崔琳

  通讯员 崔琳

  进入7月,被誉为“陇上杏花村”的甘肃东乡县唐汪镇大接杏进入采摘季。唐汪镇大接杏因生长于略含盐碱的红砂土之上,且因当地渠水自流灌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呈现出个大、皮薄、肉厚、质软、纤维极少的特性,自明清以来便久负盛名。

  “我们唐汪大接杏最重可达150克,尽管品质上乘,但是经常会遭遇‘无人识’的尴尬。”唐汪镇镇长杨志军坦言,由于保鲜能力弱、销路不畅、深加工不发达等多种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确定为支柱产业的唐汪杏果业实际上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早些年,大接杏、包核杏等比较出名的品种也烂在地里,难逃厄运。

  7月12日,由东乡县杏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办,当地政府协办的唐汪杏子采摘月活动启幕,旨在吸引外界游客采摘品尝杏果,吃农家饭,住宿度假,尽情享受“陇上杏花村”的田园生活,通过农业优势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式,让唐汪大接杏真正“火”起来。

  杏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克军表示,唐汪镇的杏果向来收成好,烂在地里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渠道不通畅。为此,该社自去年起便带头尝试电商销售,全县网上售出杏果6.5吨。在此基础上,该社今年与邮政局、顺丰快递合作,对唐汪杏采用保鲜包装,快递航运方式销售,目前唐汪杏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并远销马来西亚、沙特等国际市场。

  “我家种植杏子30多年,就属今年行情好!”唐汪镇马巷村农户马万林说,前些年唐汪大接杏并不出名,每逢采摘季农户们就得赶班车去周边城市叫卖,交通所限,常常压坏很多杏子,1000至2000斤杏子仅卖出去2000多元的价格,损失很大,渐渐地种植热情也小了。

  马万林说,今年他家的两亩杏园共收获4000斤杏果。自从有了电商,销路不是问题了,每天采摘的杏果在当日下午5时左右就基本被收购光了,目前已销售了3000多斤。针对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每斤杏果能卖出3元的价格,成为增收的重要途径。

  记者采访获悉,有百年种杏史的唐汪镇,种植大接杏和包核杏面积达8500亩,年均产量约2600吨,今年已通过电商快邮销售100吨。

  将“优势产业转化为富民产业”是全镇人共同的心愿。因此,当地官方把发展杏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融合作为重要抓手,于今年春季举办了“赏杏花”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体验,初步树立起了“陇上杏花第一村”的形象。

  杨志军告诉记者,自7月1日起,唐汪镇政府门前的杏花村产业合作社里除了忙着冷链保鲜,顺丰速递工作人员还轮流值班,每天都有100多箱发往省内外,并在24小时内把杏果发到临夏州各地,48小时之内发到省内各地,72小时之内发到全国各地。

  杨志军还透露,截至目前,唐汪镇用于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2371万元,硬化杏园道路6000米,改造集镇风貌,旅游厕所3个,停车场5处,资助建成农家乐23家。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