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启动仪式
中国甘肃网7月18日(本网记者 张振宇)18日,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团从兰州出发,经临洮,前往渭源县,开启了此次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之旅。考察团成员将亲身感受渭河的神奇、渭河的历史、渭河独具魅力的文化。
当日下午参观了渭源县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后,16时,正式举行第十次玉帛之路启动仪式。此次采访主题是“探寻华夏文明脉络,助力敦煌文博盛会”,以此来响应今年九月份将在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提前为文博盛会预热,营造良好节会氛围。参加考察的专家们坚信,此次渭河流域文化考察活动和以前的一样,经过考证、梳理与总结,能为甘肃文化资源宝库发掘新的亮点,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使命,同时也为国家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渭河源头山清水秀,胜景无限
此次考察将以“渭河道”为主线,全方位展现,渭河两岸久远的历史,多彩的地理,丰富的文化。启动仪式之所以选在渭源,是因为渭河发源而得名。渭河是黄河上最大支流,渭河流经的地方,渭河上游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很多大的文化的兴起,就是围绕着渭河这条文化中轴线来进行的。毫不夸张地说,华夏民族最鼎盛周秦汉唐的辉煌,就是渭河流域孕育出的绚丽华章。
在启动仪式上,各位专家学者对此次考察充满了信心,各抒己见。著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舒宪说,正是顺着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的流向,夏商周秦四大王朝中的三个,先后入主中原,见证了渭河流域孕育文明的重要意义。在商代中国之前的交通,主要靠水运,如果存在一条中原和西域相连接的线路,主要是水路,就是渭河。可以说,一部渭河传,半部中国史。
虽然初到渭源,但对渭河有很深认识的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说:渭河源于此,百回曲折,冲积了关中平原,周秦汉唐在那里建都。渭河流域,不仅仅是西玉东输的线路,不同文明也此在传播,是最密集流通管道。齐家文化向中原的推进过程中,同时也增强了文明的提升。
渭河上游的第一桥——霸陵桥
渭源县当地学者专家也讲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县志办王枝正讲述了自己与玉有不解之缘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祖传留下个玉壁,经常拿到手中玩,爱不释收。八十年代初,那时工资70元。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因经济拮据,在为难困惑之际,就是这块玉买了六百多元,成就了好的姻缘,带来幸福与快乐。他非常在感慨,现有经常看些书,也具备了识别玉的常识。
玉帛之路(渭河道)采访团成员与当地学者合影
近年来,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影响与日俱增,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前九次,玉帛之路考察分别在河西走廊、漠北草原道、陇右关陇道进行了田野实地走访。每一次考察中,专家学者们大量手记,随行记者同步的直播报道,不仅将活动展现数百万读者面前,而且也形成了一个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丝绸之路上唯一品牌杂志和甘肃省内较大影响力的新闻网络媒体“三位一体”的优势传播组合,运用全媒体、多终端方式向外推介,快速呈现给读者网民。
渭河,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是一部非常沉甸甸的,永远读不完的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