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金昌 正文
投稿

金昌市永昌农场:农业“国家队”奏响改革新序曲

2016-06-25 11:03:1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打造标准化高原夏菜基地

  永昌农场的8000亩蔬菜基地,既分类精细,又集中统一,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大条田里,一株株、一棵棵蔬菜长得整整齐齐,像成千上万列队整齐的士兵一样,令人震撼。这里没有了我们通常见到的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几亩、十几亩、几十亩蔬菜,也不同于千家万户种植的“杂乱”和“细碎”。由于甘肃农垦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又保留了农场“统”的组织优势,永昌农场1块大条田少则几百亩、大到3000亩,平均1000亩,远高于全省、全国户均规模,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优势。

  高原夏菜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等特征,在这里一览无余。连片日光温室里,绿茵茵一片,各类蔬菜苗已在托盘里育成。工人们用大货车、农用车将8层托盘蔬菜苗拉运至地头,组织工人们在已翻耕好的田间,按照标准进行移栽。移栽的蔬菜实行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由于统一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但见田地里的同一品种的蔬菜,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农场职工感慨道:“到了采摘收获季节,这里的西红柿个头、重量、形状几乎一样,便于统一包装、过秤、打包及上市。”

  永昌农场生产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蔬菜独树一帜。这里海拔高约1800至2200米,干旱冷凉,病虫害少,远离工矿和城市人口密集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加之邻近的永昌县被列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永昌农场借势全面倡导健康、天然、营养的高原夏菜生产理念,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致力于打造面积达1.5万亩的全省最大规模连片的无公害绿色高原夏菜标准化基地。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永昌农场种植高原夏菜从东向西推进,形成错峰销售。西面地块上刚刚移栽了菜苗,东面地块上的蔬菜已是碧野千里。一行行青笋舒展着嫩绿宽大的叶子,散发着清香;一棵棵绿油油的西兰花,在碧蓝叶子的托底衬托下显得格外新鲜水灵。

  永昌农场加大招商,完善蔬菜产业的产业链体系。一位广东老板流转了220多亩地种芥菜,目前1斤芥菜批发价高达15元,市场价约20至30元,是高档精细菜,他特别看中了这里富饶的光热水土资源和水肥一体化的膜下滴灌设备,准备明年流转一整套滴灌系统的1300多亩地种芥菜。地头一隅,崭新的蔬菜保鲜库拔地而起,由兰州老板方定鸿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20座、贮藏能力达6000吨的保鲜库,已调配好电力设施,为即将上市的蔬菜做好了保鲜仓储准备,并辐射带动周边蔬菜大户、贩运户增收致富。

  弘扬农垦精神做强特色休闲旅游产业

  在永昌农场青山分场,高约五六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榆树、钻天杨、小叶杨绿荫如盖,3000亩梨园果树枝叶繁茂,几百亩的田野菊散发着清甜芬芳的花香气息,43万立方米的“如意”水库碧波荡漾。如画的风景里,农垦职工搭建起帐篷、太阳伞、蒙古包,用自产的山野之香发展“农家乐”,吸引外地车辆络绎不绝,广东、山东、新疆及兰州、敦煌、金昌等地游人如织。曾经对外“老死不相往来”的农垦农场,如今加强对外交流,以“农家乐”吸引人气。据悉,“五一”及“端午”小长假期间,仅青山分场每天接待游客就达3000多人次。

  “这些绿化树木有些年成了。”永昌农场党委书记张泌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兰州军区806名退伍官兵肩负国家使命投身到了西北这片荒漠,栽树播绿,创建家园,经过农垦三代人百折不挠的开拓,将这片飞沙走石的荒地开发成田林路渠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农场。

  据悉,永昌农场将积极融合金昌市发展“紫金花地、神秘骊靬”旅游产业,与地方合作共建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园、产业开发园。在青山分场建立千亩梨园、虞美人花卉、大林木等观赏、纳凉休闲农场;在东寨分场发展采摘体验式的田园风光、开心农场;在垦区的一些特殊地点建农垦展览馆、陈列室,传承农垦文化,让后人感受农垦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农垦精神。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永昌农场秉承农垦精神,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农垦事业发展必将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