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媒管中心副主任钱程灿:创新永远在路上,每一个国家级新区都是一面旗帜。浦东新区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我们如何向浦东新区学习?新区与新区之间如何互相借鉴学习?
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国家级新区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在很多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创新权。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最早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曾在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发展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发展体系。2015年,浦东新区完成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在国家级新区中名列前茅,仅次于滨海新区。如今的浦东新区,体制机制完善、产业结构高端、金融体系发达、科技创新领先、开放程度最高,已然成为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引领和标杆。为此,我们也多次赴浦东新区考察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浦东新区依托张江高新区这个平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提升了产业结构,成为国内技术创新方面的龙头和翘楚。另一个是最早获批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提升开放自由度、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做出了卓越贡献。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国家级新区发展各有特色。对于兰州新区来说,一方面,注重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我们与张江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共建兰白创新改革试验区,通过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孵化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先进理念、干部挂职交流等方式,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兰州新区实际的创新发展路子。另一方面,注重学习对外开放经验。自由贸易园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在这方面,上海自贸区为我们推广了经验,我们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园区,力争尽快获批,切实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同时,我们也注重学习其他国家级新区的先进经验,指导帮助兰州新区快速发展,如:我们借鉴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成立了兰州新区行政审批局,提升了审批工作效率。借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引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战略合作商,加快建设大数据枢纽中心。借鉴西咸新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核心区城市化、乡镇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等。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度,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国家级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对于其他新区先进的做法,我们将虚心求教、认真吸纳;对于我们自身做得好、其他新区想要学习借鉴的,我们也会毫不保留的给予支持和帮助。为此,我们希望依托现有的国家级新区工作交流会,继续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拓宽合作交流的领域,增强合作交流的频度,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目的。我们也诚挚地欢迎各兄弟新区到兰州新区参观考察、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共同将国家级新区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区。
北方网记者李冰提问
北方网记者李冰: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获批以来已在不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请您谈谈兰州新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绩和经验,一路走来艰苦奋斗的故事。
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克服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困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过3年不懈努力,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25.8亿元,年均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亿元,四年间增长了6.62倍,年均增速达到87.95%。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产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生命线,按照“引新、引高、引强、引导”的要求,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水性材料、光电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九大产业,着力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加速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绿地集团、正威集团、吉利汽车、青岛啤酒等38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是坚持以基础服务设施为先导,产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加快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工建设道路450公里,建成通车总里程338公里,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引进建设兰州实验幼儿园、兰州一中绿地实验学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项目,建成运营华联超市、兰石宾馆等12个大型商贸服务项目,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同时,着力加强生态绿化打造宜居城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6.03万亩、城市绿化1.3万亩,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4号生态湖等水系和景观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新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着眼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坚持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贯穿到新区开发建设的各领域,不断激发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方面,结合新区建设实际和特点,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特别是深入推进新区扁平化管理体制和大部门制改革、综合执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方面,抢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入孵企业配套政策》等改革文件,加快兰州新区产业孵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集科技研发、中试、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辐射甘肃乃至西部的孵化航母。目前已入驻初创企业和服务机构100多家。
扩大开放方面,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争取国家批复设立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15年8月18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已签约引进深圳博达胜、甘肃御宝泽等项目22个,总投资43.3亿元。
四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把群众的福祉作为我们的最大追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惠民富民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着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农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就医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特别是为2万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之忧。高度重视农民就业培训,累计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输转劳动力10万人次,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五是坚持以要素保障为抓手,投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要素集聚,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了新区发展后劲。融资方面,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鼓励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争取设立锦绣丝路产业基金、新材料产业基金,累计引进银行、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49家,累计融资到位资金541.5亿元。同时,引进建设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等10余所院校,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16人、高层次创新人才24人和创新团队2个,为新区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