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投稿

兰州新区专题召开“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新区”大型采访活动座谈会(组图)

2016-06-19 21:4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

【甘肃今头条】

  “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新区”大型采访活动座谈会

  多彩贵州网专题部副主任张超:目前,全国已设立18个国家级新区,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请您谈谈兰州新区的定位、优势和特点。

  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兰州新区于2012年8月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82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24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涉及永登县的4个乡镇和皋兰县的2个乡镇,现有人口15.6万人。按照国家批复,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兰州新区在政策、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一是政策叠加优势比较突出,既享受西部大开发、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政策,同时,甘肃省和兰州市也为兰州新区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新区也制定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二是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兰州新区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距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约2500公里,距广州约2400公里,距连云港约1600公里,连贯新欧亚大陆桥和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是面向中西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开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三是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兰州新区内有中川国际机场,国道312线、109线以及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随着包兰二线、兰州至中卫客专等铁路干线的建设,兰州新区连通全国乃至中亚的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将成为集聚辐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现代枢纽空港和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四是要素资源比较丰富,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稀缺的高原盆地,地势平坦,拥有富足开阔的土地资源,适合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工程年供水量达4.43亿方,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新区未来的建设需求。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石油、有色金属、中药材等特色资源,有兰州市悠久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工毛纺等传统产业的浓厚基础支撑,有着良好的开发基础和条件。五是科技和人才力量比较雄厚,兰州新区是科技部批复设立的“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力最强的洼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将于2017年9月建成,届时将有省市近20所职业院校入驻,学生规模可达17万人,能够为入区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兰州有中科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1200多家,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多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力资源基础雄厚。

  兰州新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比较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产业特色。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有所不同,国家赋予兰州新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重点支持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七大支柱产业,可以说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对兰州新区给予厚望。目前,我们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蓝宝石生产加工、水性科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炼化和精细化工等六大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目前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已有正威集团、绿地集团等38家“3个500强”企业落户新区。可以说,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大格局中的独特定位和作用,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来建设,正是兰州新区的最大特色。其次,是开放特色。兰州新区地处内陆地区,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使兰州新区从传统后方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近两年来,我们结合省委、省政府把甘肃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要求,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高层论坛、中韩产业论坛等活动,争取将中川机场升级为国际航空口岸,开通了从兰州新区始发的中亚国际货运班列,特别是获批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我们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使兰州新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是面向中亚、西亚地区不可跨越的重要节点,这也是兰州新区的鲜明特色之一。

  光明网记者郑然: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来生态建设取得的经验或有什么教训?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郭庭天:兰州新区地处甘肃秦王川盆地,历来自然条件恶劣,降雨稀少,风沙大,种树成本非常高。一直就有“种树抱娃”的说法,也就是说种一棵树和生养一个孩子差不多。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成为时代追求,发展梦想。兰州新区秉承中央、省市精神,建设伊始,就将生态建设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并列为开发建设三大中心任务。

  5年来,新区人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查,选,建,管”的生态绿化之路。截止2015年,累计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13%;并荣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机构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到2020年,兰州新区可完成生态绿化面积30.2万亩;到2030年,可完成生态绿化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绿城正在逐步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是查,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现场调查土壤特性、小地域气候,观测气温、降水变化,了解社会认可度,为开展生态绿化奠定基础。

  二是选,选地选树。结合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向、功能区域以及地形土壤,形成了“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的总体布局,编制了《兰州新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建设时序和任务。通过专家论证,专业技术鉴定和群众意愿,适地适气选择出了杨柳榆槐等大环境绿化适生树种,桃梨杏枣等经济林树种,丁香、连翘、碧桃、海棠等园林绿化景观树种。同时适当增加柏、松等常青树种,形成了兰州新区别具特色、四季分明的生态绿化景观。

  三是建,政府投,社会参,群众种。在依靠财政投入投资建设的基础上,出台了《兰州新区生态绿化建设优惠政策》,通过林地承包、林权股份制经营、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等政策撬动建立起了生态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新区生态建设,做大做强生态项目、产业。同时发展经济林,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打造生态。目前,主要建设以玫瑰、牡丹、文冠果、枸杞、杏、梨等乔灌结合良好、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产业。仅玫瑰一项亩可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元。

  四是管,“三分种,七分管”。生态绿化建、管一直存在矛盾,建设单位竣工移交后管护单位接手,又要重新了解植物特性、土壤特性,制定管护措施;加之兰州新区气候变化大,成活率严重下降时有发生。经过5年实践,兰州新区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绿化十年建设管护一体化的新模式,即由施工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后继续承担管护责任,促使其追求施工和管护一体化的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施工主体扎根新区,建设新区。另外,在绿化工程招标时,将使用本地劳务人员参与新区绿化建设纳入到招标文件中作为加分项,形成了“绿化施工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联动机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获得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使造林、养林、绿色浑然一体,成效斐然。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