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清权责边界是简政放权的关键
作者:魏婷
5月9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三年多来推进“放、管、服”改革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详见5月8日《兰州日报》头版《我市组织收看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简政放权》)
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事关民生利益。形势倒逼之下,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着手,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减少甚至剔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生阻力。简政放权,就是要激发制度和体制潜力,让改革释放出更大的活力,这是拉动内需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更是激发市场活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事实上,中央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简政放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大规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加大非行政许可事项的改革力度等。迄今为止,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逾700项,而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承诺是:任期内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而我市也在这一政策导向下积极全面完成本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梳理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自上而下,从一批批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到公布,我们看到政府的自我改革在稳步推进。
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则有助于理清政府权责边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长期以来,政府权责不清,导致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混乱。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政府若不能及时理清权责,把更多的职能转到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督上,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还权给市场和社会,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去行使本应由他们行使的职能,才能逐步理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的权力和责任边界。而政府在这种转变中任重而道远,简政放权对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健康运行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对市场主体帮到点子上。
简政放权,还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认可为目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要把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作为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根本标准,让改革更好地契合民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事前要问需于民,事后要问效于民,让群众来评价应成简政放权新常态。
当然,政策再好,落实才是关键。简政放权难以一蹴而就,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一份责任和理解,简政放权的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