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我市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桂冠。
为改善人居环境,近些年,嘉峪关累计投入24.3亿元,实施了道路、通信、供水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又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绿地及大气的保护力度。如今,城市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空气质量改善了,社会更加和谐了,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戈壁新城悄然崛起。
二
一座城市就像一部翻开的书,可以从中读出一个城市的内涵、韵味和律动的现代文明的足音。
从1999年起,嘉峪关不停歇地走在了创城路上。多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人矢志不渝。多年的坚持,让文明正成为嘉峪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开展创城工作,不只是为了拿块金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工作集民智、聚民力、顺民心,让创建过程成为提高城市品质的过程,成为造福广大市民群众的过程。”基于对创城巨大作用的考量,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如春风化雨,让富民强市的蓝图变得触手可及。
人们看到,从机关到基层,从条条到块块,全市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上下一心,全市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构建起文明创建的大格局,一幅波澜壮阔的创建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在一次次市容环境治“脏”、公共秩序治“乱”专项整治行动中;在一个个畅通工程、安居工程、生态工程中……我们看到,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市场监管、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群团组织不分你我,齐齐上阵;坚持各负其责、守土有责,把整治行动落到实处,把惠民工程建得市民满意。
当人们惊诧于嘉峪关“城市美了”的同时,更令人惊喜的是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让嘉峪关成为一座大爱之城。雄关大地有了大爱充溢的水土,群芳吐艳,英木成林……
近年来涌现出这样一大批道德模范:闫桂珍、王雪杉、田彬峰、张永祥、龚小芹、张建华、付有成、李小梅……他们宛如春天原野上的花朵,千朵万朵,芬芳相同;又似夜空闪烁的群星,千颗万颗,光明与共,让我们雄伟壮丽的城市因为大爱而脉脉温情,充满温度和感动。一群好人,让满城新风。
德润雄关。近年来,我市围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以“学习模范,德润雄关”为主题,开展道德模范、雄关好人巡演巡讲及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以“争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为主题,扎实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市民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旅游。
我市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市民身边的好人、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纷纷走进“道德讲堂”,深情讲述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春风化雨般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精心设计载体,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和乡村舞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24字”基本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多层次、全方位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体育大道建设百米“好人街,供市民参观学习,成为文明钢城的不朽印证。
我市以“十大志愿服务行动”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嘉峪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已达227支、注册志愿者2.6万余名,他们的身影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千万只手相连,人们在和谐互动中传递着文明,用爱心回馈这座城市,使城市充满了家的温暖。
三
象征城市腾飞的“雄关之光”雕塑,见证了嘉峪关这座文明城市的发展历程,奏响了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主旋律,让你我流连于现代文明的画卷中。
关注民生,共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文明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创建文明城市让嘉峪关人越来越自豪,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走在嘉峪关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满街葱绿、杨柳成排,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洋溢在大街小巷。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每一个嘉峪关市民的幸福梦想,也是市委、市政府的行动指南。
从来没有这样一座城市的市民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幸福大蛋糕:6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市民可在指定区域免费停放车辆、市民不出小区可就医、可健身、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力度、8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吃午餐……从促进就业到社会保障,从保障安居到幸福养老,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推动着城市转型发展、经济增长。
多年来,嘉峪关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的理念,民生支出占到市级财政的7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普惠型医疗救助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实施农村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三院联建项目,建成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实现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逐年为民办惠民实事。尤其是近5年来,嘉峪关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所,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考录取率达到90.4%。
“我们的新校园美翻了,在这里学习就好像置身于陶渊明笔下自然怡静的田园生活,心境也变得格外恬淡舒适”。酒钢三中高二学生小王自豪地说。
坐落于风光秀丽的酒钢三中新校园,山水环绕,书香氤氲。学校功能区分布错落有致,校园内绿意盎然、优雅宁谧。“我们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证……”市委副书记、市长柳鹏说。
文明城市创建,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弹奏和谐社会的乐章,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创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创建实惠。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市民心灵得到了净化,城市文明水平得到了提升。如今,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了许多看得见的变化:路更宽了,灯更亮了,城市更美更洁净了;乱穿马路的少了,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的少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马路市场”拆除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伴随着春的脚步,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也迎来了新的春天。2016年,我市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向着新的目标迈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继续突出深”、“细”、 “实”、“新”,全面落实创城惠民的执政理念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拓展创建覆盖领域,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重点实施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市容环境治理工程、交通秩序优化工程、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文明服务品牌塑造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
创城,一直在路上不曾停歇。
在新一轮的创城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每一位钢城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全国文明城市奋进,力争在2017年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