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全体成员在陕西凤县路易·艾黎故居前合影
本网记者 王若瑜 祝彦军 文/图
“寻访路易艾黎文化考察团”从兰州出发,24日上午,考察团来到了陕西凤县。1938年,路易·艾黎在凤县创办了工合学校。考察团参观了路易·艾黎旧居,并和研究艾黎专家进行了交谈。
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
在解说员王林芳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参观了位于柏家坪下的路易·艾黎的旧居,这是艾黎在这里居住了四、五年的地方。为了纪念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这两位国际友人,在凤县,有三条街分别以“艾黎”、“何克”、“工合”命名,艾黎路正对着柏家坪下的艾黎故居。通往艾黎故居的小路两边,建起了宣传墙,上面有很多资料文献。一边记录了工合运动,一边则展示了培黎学校。沿着这条小路走下去,不到两分钟就能看到艾黎故居,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这里曾是全县最高的地方。艾黎和何克就在这里俯瞰全县,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现在的艾黎故居还保留着那时的四间窑洞,最左边的一间是何克和他收养的聂氏四兄弟的小屋,房间里的矮炕上还有一张已经发黑的炕桌。窗户旁边的墙上分别挂着何克和聂氏四兄弟的照片。
1938年的双石铺只有200多口人,而今,双石铺已经发展成了两万人的大镇。原凤县文化馆馆员岳迪航说:“当时的双石铺很落后,没有电,商铺也很少,路易·艾黎来了以后,为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工业的概念。”
艾黎故居的四孔窑洞是艾黎先生来的时候亲手挖的,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在那个物资匮乏、冬天只能靠火盆取暖的年代,这无疑是最实用的住所。中间的两间相通的窑洞是艾黎的卧室和办公室。由于当时日本人的轰炸已经到了宝鸡,考虑到一边窑洞塌了,另一边还能让人逃走,艾黎打通了这条暗道。工作室最里面摆放着艾黎和何克的照片和画像,靠近窗户的墙上还有老照片。艾黎卧室旁边是厨房,在这个不到一人高的厨房里,现在还能看到那时的炊具,熏黑的窑洞顶还残留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何克故居
凤县文广局副局长刘勇说:“路易·艾黎是抗战的组成部分,工合也是抗战力量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凤县不在前线,但是路易·艾黎让我们为抗日做了贡献。路易·艾黎组织工合运动,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感染着我们凤县人民,同时他创办学校也是为了凤县穷苦老百姓的孩子,这对我们凤县贡献很大。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提出的“努力干,一起干”,让凤县人觉得他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影响巨大。路易·艾黎让凤县人民和世界有了联系。他在这里创办工厂,让凤县很早就从农业接触现代工业。
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昨天路易·艾黎的侄子莫里克·艾黎也来到了凤县,他是第一次到凤县,来这里了解了凤县的工合运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叔叔路易·艾黎。”
兰州城市学院宣传部部长石虹说:“作为艾黎的铁粉,我刚从新西兰艾黎的出生地回来,现在又到了他自己亲手建造的住所,感触很深,这两个地方都贯穿了他的精神、理念和信仰。一个外国人来到偏僻的西北小镇,为了中国的贫困学子学习而努力,一坚持就是六十年,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作为传承艾黎精神学校的老师,我更应该弘扬他的精神,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想,艾老若是知道应该会很欣慰吧。”
兰州晨报记者王文远说,我们要有工匠意识,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来研究路易·艾黎,和新西兰、英国等国家进行更广阔的合作,这也是对路易·艾黎的一种怀念。作为一名媒体人这是第一次深入了解路易·艾黎。他说,希望通过这次考察的视角把艾黎介绍给更多的人,从更深的角度挖掘艾黎背后的故事。
路易·艾黎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