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投稿

我们对“戏剧美人”一往情深 ——访戏剧家严森林

2016-04-21 10:55:4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说到这里,仿佛是要进入严先生自此将成就一番司法事业的节奏,可话锋一转,又变了风格。上世纪60年代末,严森林小试牛刀,写下了一部小话剧《劳动者》,被当地宣传部门发现后,将剧本拿到县中心的鼓楼上“展览”。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知识青年会写“戏”。虽然,那时的严森林并不懂戏。没过多久,严森林把曹禺先生的话剧《王昭君》改编移植成了陇剧,并由当时的酒泉地区秦剧团演出,这才一鸣惊人。进入剧团工作后,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斗转星移,时光推进到1979年,适逢建国30周年庆典,陇剧《王昭君》应邀搬上了省城的舞台。

  “我那时对戏剧一窍不通,只是为了生存才在特定的环境下当了编剧。许多年后,我明白了,戏剧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获奖而从事的工作,她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力,是人们精神领域里的一个重器。”

  有一件事对严森林触动很大,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甘肃省歌剧团的一部《向阳川》红遍大江南北。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身在茅屋想世界,面对陇河看海洋……”至今仍在他耳边回荡。这部歌剧是甘肃艺术家们将歌剧形式引进后,打造成的民族化歌剧,其中融入了陇剧、秦腔等多种甘肃元素。难怪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人依然记得,足以说明其艺术生命力的顽强。从那时起,严森林就感受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虽然这并没有促使他要去学习戏剧,但在潜移默化中,却成了严森林从事戏剧创作的引线。

  甘肃的戏剧要出现新高峰,并且大踏步前进,尊重传统是第一位,这就是对于戏剧生态的保护;其次是要抓剧本创作,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第三是作品要有现代感。“我们作品的舞台呈现一定要强化现代感。现代感是戏剧艺术与现代人情感意识相一致的艺术风貌。失去现代感,戏剧就要被淘汰。不过我说的现代感并不是你写了‘精准扶贫’,写了‘看病难’、‘买房贵’,你就有了现代感。这太表层化了。”

  《甘肃戏剧大省建设创演实践活动管窥二三》,这是严先生的最新论作,还未正式刊出,记者已有幸拜读。它是先生针对甘肃戏剧的一篇批评性文章,洋洋洒洒万字有余。记者读后,方觉先生笔锋犀利,直指要害。文章尖锐地指出一些文化界高层领导政绩观偏颇,使得一些戏剧人为了获奖而活,诸如此类旁枝末节,正把戏剧引向危险的境遇。

  现实中不乏一些评了奖后演过几场,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作品,如今它的道具和布景,正堆放在某个库房里蒙尘,永远淡出了观众视线。

  “戏剧人获奖情结严重,就搞不出真作品,人也活得不甚潇洒。我持有的这种观点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让我感动的是,面对诸多困境,我们的很多戏剧人仍坚持自己的戏剧理想,不断研究探索创作。”

  严森林是戏剧评论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涉及戏剧评论。1988年,他的一部《喜狗娃烂漫曲》横空出世,在省内引得争论不休。后来,这部戏被中国戏曲研究院邀请进京演出,并获得成功。

  这个戏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小名叫喜狗娃、大号田文化的农民,他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思想很活跃,走在全村的最前列——发财致富了。富裕起来后,他给队里修路、修桥,办学校、资助贫困孩子念书,做了不少好事。与此同时,他暗地里却做错了一件事。他的妻子王秀秀一直没能生育,于是他就和南方来的打工妹珠胎暗结,生下孩子。结果,没文化的田文华被法院判了刑。

  “这部戏在当时思想太前卫了,那时候谁敢提啊!”严森林呵呵笑道。

  当时,几位全国顶级的戏剧艺术领域重磅人物,对其作品给出这样的评价:思想内涵和艺术呈现上都有大踏步前进,破除了戏剧的沉闷现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在社会突变的情境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位研究员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评论说:剧作者正是固守着道德评判,并在道德评判的基础上,表现出超乎道德评判之上的更为宏大的社会责任感。

  这一切,让严森林对戏剧评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刺激了他要将创作和评论作为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那样一起转动的信念。至此,严森林真正进入了“悟戏”的层面。他意识到戏剧评论的重要性,发现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一个高层面的对作品的评价,会影响作品的生命力,久而久之,也会影响戏剧的健康发展。

  “我只是在戏剧的大河里舀了两瓢水喝,但就这么两瓢就够我喝一辈子的。”这些年,在本应是含饴弄孙的时光里,严森林的足迹却遍布全省各地,借助省文化厅、省剧协和省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他多次在各层面的戏剧活动中当评委,做剧本审查。哪怕是民间破烂不堪的剧社、茶园子,都是他要观察的对象,他不停地汲取养分,努力了解甘肃戏剧在转型改革中的现状,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从业余写作到专职编剧,再做艺术行政工作,直至剧团掌门人;从为了生存而从业到对戏剧的认识进入“悟戏”阶段,这个过程严森林走了几十年;从喜爱到热爱,几多深情缱绻,对严森林而言,他早已将“提高观众精神境界的思维”贯注于血液之中,肩负这份责任,他从中获得了力量。严森林说,甘肃永远是戏剧的沃土,戏剧人要深深扎根,才可见得满园花开,香飘远方。

  记者 刘晓芳/文 张建平/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