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正文
投稿

甘肃省南极科考勇士李传金载誉归兰

2016-04-15 10:03:49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华男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我省南极科考勇士李传金载誉归兰

带12箱冰芯回国 贵比黄金

  中国甘肃网4月1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张文博)  2015年11月,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向南极进发,历时158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2106年4月12日113名中国科考队员已载誉回国。我省参与此次南极科考的勇士——中科院寒旱所副研究员李传金也于4月13日晚回兰。昨日,记者在中科院寒旱所采访了刚刚归来的李传金。第二次参与南极科考的老队员,李传金圆满地完成了冰川学采样工作,科考队成功钻取了351.5米的冰芯样本,打破了我国南极深冰芯钻取单季钻取深度最长纪录。

  A钻取351.5米冰芯样本破纪录

  据李传金介绍,此次考察队航线是从上海启航后,穿过赤道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山站,然后前往长城站。本次南极科考内容丰富。考察队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南大洋普里兹湾、罗斯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等地,进行了以极地专项为主的综合考察;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难言岛上进行了基础测绘、生态与环评等项目,为新站建设提出更多的选址方案;同时还履行国际公约,开展长城站废弃避难所拆除、中山站和昆仑站垃圾整理回运等工作,并协助澳大利亚将货物从弗里曼特尔港运送到了凯西站。

  而作为科考队内陆队成员李传金,南极科考期间主要工作是和28名内陆队员一起负责冰芯钻探工作,他同时还是卡特履带车的司机,“虽然我目前还没有驾驶证,但是自动挡的卡特车我开得相当棒,今年我一定要拿到驾证,免得再去南极队员酸我无证驾驶”李传金现场打趣的说。此次南极科考中,李传金圆满地完成了冰川学采样工作,内陆队共钻取了351.5米的冰芯,钻取冰芯长度甚至超过以前历年钻取冰芯长度综合,打破了我国南极深冰芯单季钻取深度最长纪录。李传金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南极昆仑站钻取的冰芯总长度已达650多米,可供研究距今4~5万年间的南极气候环境变化状况。“钻取冰芯可是个体力活,需要很好的臂力和身体条件,同时钻进液有毒,每次提取冰芯时,我们都得戴上面罩、手套,全副武装才行,此次我带回国12箱约500kg重的冰芯样本,这些可比黄金还金贵”李传金补充道。

  B固定翼飞机南极试飞成功加速科考进程

  作为第二次参加南极科考的老队员,在此踏上南极这块神奇的大陆,李传金心中少了猎奇的喜悦,更多意识到的是责任和使命。据他介绍,在南极科考的158天中,李传金除了进行冰芯钻探,冰川学研究外,他还积极协助其他队员完成作业任务。

  采访中,李传金向记者讲述了见证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内陆成功试飞过程。为了保障固定翼飞机在南极内陆的成功试飞,到达昆仑站后,李传金和队员一起立即着手平整机场,安装车载雷达气象站,2016年1月9日下午5时50分,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固定翼飞机成功完成试飞。“南极上空终于飞过了我们自己的飞机,那一刻,我们所有队员都热血沸腾,纷纷拿起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李传金说,固定翼飞机在南极内陆的成功试飞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后科考队员就可以直接在澳大利亚坐飞机抵达中山站,再坐固定翼飞机抵达昆仑站,节省近一个月的途中时间,大大加速我国的南极科考进度。

  C158个日日夜夜心中最牵挂的是家中妻儿

  南极科考日子里,李传金和其他7名队员挤住在集装箱改成的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宿舍里,每天冒着零下30度左右的低温和队友两班倒,每天每人平均连续工作达8个小时。在科考中,队员日常饮用只能靠冰雪溶解,为了方便梳洗,许多队员都将头型提成了光头,“我的这个光头在南极科考队中算是标准头型”。工作虽然单调辛苦,但队员会组织一些拔河比赛、卡拉OK比赛、乒乓球、投篮及扑克比赛娱乐项目丰富生活。为缓解科考队员的相思情愫,科考站还定期会为队员烹制美味菜肴。

  当记者问起在南极最大的牵挂,李传金告诉记者,每天他最挂念的是家中的女儿和妻子,到了南极中山站后他几乎每天会同家人通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但到了位于南极内陆的昆仑站后,受条件制约,几乎近一个月没有和家人联系。除夕前夕回到中山站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和家人进行了视频通话,大年初一大早,便接到了妻子和女儿打来的拜年电话。4月13日晚一回到兰州,他便迅速放下行装,回家与妻儿团聚。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刘华男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