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勇士南极科考归来
李传金——中国南极冰芯钻探史多个第一的见证人

4月13日,随“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工作的中科院寒旱所副研究员李传金,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回到兰州。 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4月12日,李传金历经漫长的158天科考工作。作为我省唯一一位参加此次科考的科研工作者,除了前期发来大量鲜活的南极日记外,14日,李传金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南极经历——苦中有乐。

1
第二次去南极参加科考
其实四年前李传金就曾随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并在南极昆仑站出色完成冰川学考察任务。对于第二次前往南极科考,李传金觉得单从心理上来说,第二次前往南极要比上次轻松,已经少了很多对南极的好奇心理,但是科考的工作任务要比上次多。他告诉记者,此次科考中他执行的南极夏季科考任务主要承担中山站至昆仑站沿线冰川学考察、在冰穹A地区安装一套新的自动气象站及考察沿线自动气象站维护、冰穹A深冰芯钻取作业、上海至中山站航程大气气溶胶采集、昆仑站气象观测等科考任务。“有幸第二次到南极,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能圆满完成科考及科研任务是我此次南极之行最大的收获。”李传金告诉记者。
虽然已经去过一次南极,但是要想第二次再去却也很不容易。李传金说,由于他所在的内陆队属于科考队中任务比较重的,为确保完成任务,在赴南极开展考察前的2015年7月底至8月初,共有45名预选队员在西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选拔训练,经过严格选拔和体能测试后最终入选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这其中除了考量体能和科研水平之外,队员的性格因素也成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而且要在南极工作很长时间,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入选的队员基本上都是性格和善比较好相处的。一个人就是他的体能再好,科研水平再高,如果性格怪异、桀骜不驯,是不会入选的。”李传金说。

2
用打扑克预防晕船
回忆之前的旅行,李传金说这次他比第一次去南极好多了,最起码找到了防止晕船的妙招——打扑克。但就是这样,他在经过“魔鬼西风带”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晕船了。也许很多人会说,都已经去过一次南极了,怎么还会出现晕船现象?李传金告诉记者,西风带位于南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副极地低气压散发出来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在大约南纬45度至58度的纬度带上,因受气旋活动影响,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每月至少有7天。这里风大浪高流急,行船危险系数较高,因此被称为“咆哮西风带”或“魔鬼西风带”。不管是多大的船只要航行在西风带上,人将感受前后左右“筛筛子”一样的摇摆颠簸,不晕船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距离南极还有一个星期路程的时候,船会晃动得非常剧烈。船上队员的状态大致有三类:一类是躺下起不来,不吃不喝;另一类是吃饭时能起来,快速吃完立即躺下;第三类是不晕船、吃喝工作不误。只有船员是第三类人,李传金在第一次去南极时属于第一类。身体躺在床上,没完没了地体验螺旋式失重与超重。吃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吃完不呕吐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期盼。而这次他们几个老队员有了经验,没事情干的时候就聚在一起打扑克,“这样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大家都在用心的算牌,琢磨对方的心里,也就感觉不到晕船了。”他说。虽然有了这个办法,但是有的时候颠簸厉害的话,晕船依然难以避免。

“猴宝宝”扎堆出生金牌月嫂难求
G75武罐段玉皇隧道发车祸被堵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科比告别战 大批湖人球迷聚集场馆前送别(组图)
霍金宣布启动“突破摄星”项目 探索半人马座(高清组图)
莫文蔚期待与李宗盛再合作 因缘分献声《美人鱼》
小李子"夺奥路"敌影重重 万磁王、德普船长都是劲敌
日本地震四人遇难
兰州醉汉误成小偷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甘肃陇南:野外相机拍下金丝猴活动影像
甘肃兰州:观黄河奇石 “穿越”古道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