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众论《人民至上》《兰州蓝》《崛起》三部曲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
编者按
4月12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人民至上》《兰州蓝》《崛起》在兰州举行首发式。
丛书囊括了代表兰州当代文学创作水平的40余位著名作家、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近50篇佳作。他们深入到联扶村、兰州市治污一线、兰州新区建设前沿,历经两个多月的体验生活,凝聚心血和智慧紧紧围绕双联、治污及新区建设三大民生工程创作出共计80余万字的优秀作品。
首发式当天,政府相关领导、部分优秀的作者代表和著名作家、评论家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展开不同视角的讨论。
本报选取部分代表性的观点刊登以飨读者。
李隆基:弘扬主旋律
深入生活谱双联篇章、扎根人民赞时代新风。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兰州市各级机关单位和广大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情系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推进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整体脱贫;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攻坚战,换来了举世瞩目的“兰州蓝”:坚持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幅现代化的新区蓝图正在展现。这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弘扬了人民至上的主旋律,传播了双联行动的正能量,是我省文艺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缩影和又一成功范例,也是持续扩大工作成果的又一次“文化双联行动”。
双联行动开展四年多来,全省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以壮丽的农村新貌为底色,深入火热的双联行动第一线,深度挖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人物故事。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范文:反映“里程碑”巨变
联扶、治污、新区建设这三项工作关乎兰州能不能走向未来,是兰州市历史上变化的里程碑,因为兰州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悖立,我们的地理环境和形成的城市格局打个比方就是40公里画个圈,基本上都是贫困区,最远的永登县距兰州百公里都是很贫困的,不能和内地的城市相比,而其他城市往往因城市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农村,而兰州地区的农村是被动进入市场经济的,大多时候被市场经济忘却,我们城市的辐射很难发挥作用,这一直是制约兰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们更应认真考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农村经济政策,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联扶中,干部更多了解农村,考虑应该怎么扶贫,扶贫不是城里人帮乡下人设计生活方式,怎么样使市场经济的通道在农村更便捷地实施,扶贫更大意义是干部在扶贫政策制定上,感情上的理解和运通。
蓝天工程让我们摘掉了空气污染的帽子,在联合国召开环境治理大会上,兰州获得了环境治理科学进步奖。这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兰州市民的环境理念发生变化了。这是兰州市民环保意识的巨大变化。(兰州市政协副主席、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张存学:小处见大的读本
这几年,湿润的街道,蓝天,新区,双联及精准扶贫这些变化重新塑造着兰州的形象。兰州的这些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放在国家层面上讲,这些变化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格局相关。在这种大战略的背景下,兰州通过这种主动性的努力使得兰州在国家版图上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并受世界瞩目。这种变化来自于兰州市人民的奋发图强,来自于兰州市市委和政府的决策与真抓实干。
作为国家任务层面的扶贫任务,作为关系到兰州形象和兰州可持续发展的蓝天工程,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意义上的新区建设又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将这些成果立体地全面地反映出来,就需要一种形式集中而形象地完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是反映这些工作的最佳形式,它是一种浓缩,是在小处见大的生动读本。 (《飞天》杂志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