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铁路局开行进新疆务工专列——搭上致富的快速列车

2016-04-05 08:52:56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搭上致富的快速列车

  ——兰铁局开行进新疆务工专列小记

  记者 严存义 通讯员 强科 柳新伟

  3月29日晚11时30分,满载着800多位进新疆务工人员的3669次列车,从天水火车站缓缓驶出,奔向千里之外的新疆。

  这趟列车的开行,标志着兰州铁路局全面拉开了今年务工运输的序幕。据介绍,这趟务工专列自2000年首发以来,已开行460余趟,运输我省进新疆务工旅客超过260万人次,成为助农增收的“民生快车”。

  外出务工,说走就走

  29日下午6时许,天水火车站站前广场旅客逐渐多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3个穿着蓝色风衣的中年男子借着行李箱,支起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看起了电视剧。

  携带电脑的男子名叫赵平,是西和县十里乡人,其他两人是他表弟。兄弟三人2005年到新疆打工,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从天水火车站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以前外出,最头疼的就是买不上火车票,提前两三天出门,整天整夜排队都不一定能买上。”赵平告诉记者,如今网络订票很方便,足不出户就能提前订到票,真是太方便了。

  据了解,除了办理团体车票,今年天水站务工人员网络购票达到了总票额的42.1%,通过“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购票占到20%,电话购票占到9%左右。

  此外,为了使广大务工旅客顺利上车和安全出行,天水火车站还开辟检票、进站、候车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为农民工提供出行便利。

  少了“老三样”,多了新时尚

  谷江梅是天水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目睹了十多年来春节过后务工流的点点滴滴。据谷江梅了解,早些年前往新疆的务工大军中,从事建筑、城建、水利、公路、铁路、矿山等重体力劳动的居多。“编织袋、铺盖卷、锅碗瓢盆是那会儿农民工出行必不可少的‘老三样’。”谷江梅说。

  而这几年,农民工出行有了大变样。“老三样”没有了,大家都拖着各式各样的拉杆箱,广场上箱轮滚动的声音犹如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奏出新时代农民工出行的新时尚。

  晚上9时许,天渐渐黑了下来,天水火车站广场等待上车的农民工人头攒动,整齐有序。走近一看,原来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儿,有的戴上耳机观看早已下载好的电视剧,有的正和亲友聊微信,还有一些年轻小伙子,手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现在农民工越来越注意形象,以前席地而坐抽烟、嗑瓜子、打扑克、聚众喝酒的现象很少见了。”谷江梅说。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33岁的李虎,在乌鲁木齐经营一家餐馆3年多了,今年第一次带着妻子和1岁的儿子回西和县老家过年。

  13年前,李虎高中毕业,早早踏上了赴新疆谋生的“打工路”。“最早当过建筑工,在饭店当过服务员,路边摆过小摊,后来慢慢有了积蓄,才开了一家饭馆,生意好着呢。”看着在妻子怀中熟睡的儿子,李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和李虎同行的,还有他们村的几个年轻小伙子。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也都在新疆稳定下来。他们很多人把呱呱、面皮、杂烩、散饭等天水特色风味小吃带到了新疆,开起小店赚钱,从昔日的“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日子越过越火红……

  16年来,同一趟列车,同一段路程,一批又一批进新疆务工的农民工,搭乘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