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爱失独家庭要注重精神抚慰
袁斗成
日前,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和省财政厅就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作予以明确。从今年开始,我省60岁以上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妇住院时可享受每人每天100元的住院护理补助。(相关报道见3月31日《兰州日报》二版)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莫大的不幸。在父母心里,儿孙满堂的家庭结构充盈了天伦之乐,是每个人的向往。然而子女的不幸变故,却将为人父母者的情感纽带无情打碎,那样的痛苦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得到。应当说,我省60岁以上失独家庭夫妇住院时可享受每人每天100元的住院护理补助,彰显了政府关怀。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讲,把失独、失能老人纳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送上安居、健康、医疗等细节服务,需要更加周到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
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关爱失独家庭,无疑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失独者的孤独和无助,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因此开展心理调节和精神抚慰尤为重要。所谓人与人不同,失独家庭也存在不同的情况,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应通过调查、走访,了解他们的心声,建立心理卫生档案、定期体检等制度,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及时化解郁积在他们内心深处的苦痛,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困顿。由于心理干预等专业性很强,相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活动,吸纳有能力的社会组织介入,同时也需要有技能的技工,到失独家庭走访、慰问,多一些“私人定制”式的关爱,最能解开心结。
当然,为失独家庭排忧解难,社会志愿网络是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定向为失独家庭提供服务。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要从场地、资源等方面给予保障,建设失独家庭养老院,使那些有相同经历、情感创伤的失独者交流沟通、劝慰疏导,彼此之间感同身受、惺惺相惜,更容易相互扶持走出心理“囚牢”,重新感悟生命的美好。
家庭是社会细胞,对失独家庭不抛弃、不放弃,考验着社会文明和制度完善。精神慰藉比简单的物质扶助更契合失独者的需求,给失独家庭送上家庭式的亲情和温暖,使其回归正常生活,政府职责固然是第一位的,但从创新社会管理角度而言,多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更加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