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州现代农业春风劲吹
中国甘肃网3月21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 (特约记者 朱兴忠 通讯员 刘枫)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甘州区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势,把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重点打造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特色种植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我们坚定贯彻‘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和‘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力争农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上,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好头、起好步。”该区农业局副局长魏开军说。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3月4日,该区红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生机盎然,党寨村八社村民孙福玲像往常一样,和其他村民一起走进园区的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劳作。
“村上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家里的地流转后,我就进了园区务工,丈夫去新疆打工,钱也挣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照顾了。”孙福玲说。
孙福玲掰着手指向记者算了一账,“我家的6亩地,每年满打满算最多也就挣个3万元。实行土地流转后,丈夫在新疆务工一个月5500元的工资,我也能挣2000多元,一年收入近9万元。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在该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焕发出勃勃生机。2016年,为适应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发展趋势,该区计划再培植一批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流转土地35万亩。同时以提升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培养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田野建起“蔬菜工厂”
在党寨镇雷寨村记者看到,一座座标准钢架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地矗立在田间,只见施工人员有的查看地形、有的现场测量,几台挖土机“嘟嘟嘟”来回忙着,上演着“人机共舞”的繁忙景象。
“你看,这里以前是一大片田野,农民们每年这个时候都各自盘算着种点口粮吃,现在却建起了‘蔬菜工厂’。”
雷寨村党支部书记邢彪成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据悉,雷寨村2015年开始流转部分土地搞设施农业,新建蔬菜大棚110座,钢屋架大棚200座,主要种植娃娃菜、西红柿等高原夏菜,因为事先和绿涵农产品公司等蔬菜贸易公司签订了订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上今年计划投资700万,再建钢屋架大棚700座,目前700座大棚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已经在附近的育苗场订好了苗子,预计5月10日左右开始载苗。据了解,2016年,甘州区立足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按照“一稳二增三提升”的思路进行产业布局,将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增加高原夏菜面积达到35万亩、增加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落实油料2万亩、中药材3万亩、马铃薯5万亩、谷子等小杂粮5万亩。
订单农业走出国门
该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2月28日上午,张掖市绿涵农产品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塔吉克斯坦工商会50万吨农产品出口签约仪式在甘州区举行,据了解,这是张掖市迄今为止签约规模最大的一笔农产品外贸出口协议。去年,该区大力开拓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努力搭建农产品“走西口”平台,积极组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黄金口岸设立档口及农产品展厅、加工储运中心,推介宣传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帮助企业打造特色自主品牌,促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业务订单,加快企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通过努力,该区一大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生产的新鲜果蔬、豆制品等农产品在中亚市场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