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推进转型升级发展
武威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中国甘肃网3月15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赵广军) 2010年以来,武威全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十二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以金色大道为中心轴,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程度提高。凉古核心区和民勤、天祝县域核心经济区综合承载、聚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92.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6%提高到36.6%。
2010年,武威市委立足于城小乡大、工业很弱、农业较强的基本市情,提出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构想,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城乡融合发展思路被提升为城乡融合战略。2011年7月,武威市抢抓政策机遇,动工修建金色大道。2011年8月31日,省政府下发《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武威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实现了有限的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实现了当年筹划、当年审批、当年融资、当年开工的高效率,也实现了3年建成通车的高速度,闯出了一条地方担纲公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全省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金色大道对外通过与国家高速网和国省道路网多向连接,成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大交通枢纽;对内构建起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通村组和旅游景区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形成交通骨架网络。
按照统筹城乡和融合发展的要求,我市提出以金色大道为发展中心轴,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建制镇为重要节点,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通过交通轴串接中小城镇群、工业集中区和农业发展优势区,将核心区内的工业、农业、城镇基础建设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和区域生产力优化布局。
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城市、甘肃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位于城市西北部的武威新城区,规划面积14.4平方公里,道路纵横交错,大厦鳞次栉比,功能日趋完善。核心区副中心城市古浪县大靖镇,加强城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随着三组团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大,“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基本形成,“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新型社区开启农民崭新生活。2011年以来,我市以国际陆港规划区、金色大道、民武路、民昌路和省道308线、金强河川等主干沿线和区域为重点,坚持村庄科学规划、民居安全适用、环境整洁干净的原则,推进以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的新农宅建设。
城乡一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以来,我市强化机制创新,推进核心区公共资源均等化,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优先发展核心区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体育设施水平。同时,统筹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保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统筹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围绕将核心区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城乡文明融合的展示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我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2011年至目前,核心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甘肃省道德模范2人,全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人;创建省级以上各类文明单位64个,创建市级以上文明乡镇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