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潭
说真的,刚刚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还很有一丝得意。因为无论是红色的香包与剪纸,绿色的粮食及果菜,还是黑色的石油与煤炭,黄色的故土与民俗,庆阳在甘肃乃至于全国,都应该是响当当的!可是,当我以全方位的视角来审视这片古老而神气的土地时,忽然觉得,原来自己对于庆阳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从地图上看,庆阳市位于甘肃最东端,东南部与陕西毗邻,西北部与宁夏和平凉接壤。7县1区,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庆阳属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梁塬地貌发育,有“陇东盆地”之称。境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480-660毫米,年均气温7-10℃,海拔在885-2082米之间。
虽然今天的庆阳已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象,但当你驻足与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心潮澎湃。跨上思想的骏马,在茂林修竹间穿梭,在河湖沟岔中腾跃,我们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恐龙时代,和环江翼龙来一个亲密接触,在和黄河象来一个大大的拥抱……
当然,我们也可以驾一叶扁舟,顺河湖而下,然后就见到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灵动与生机,见到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闲适与恬静,深刻地体会一次什么才是真正“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如今绿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的“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和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杏乡”,也是甘肃省优质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和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红富士苹果、黄花菜等有机、绿色食品和陇东黑山羊、羊毛绒等大宗优质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堪称绿色农产品特产大市。
庆阳还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在全国大油田中占有重要位置,堪称“西部油城”。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1%,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2亿吨。全市煤炭预测储量达2360亿吨,其中千米以上浅层资源量达190亿吨,具备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资源条件,是名副其实的“陇上煤都”。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古称北豳,习称陇东。夏商时期属雍州。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闻名.周朝先祖在此兴业,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素以“周道之兴自此始”和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著称,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有各类文化遗存2700余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秦长城、秦直道经过这里。
说起古文化遗存,当然要提到北石窟寺,因为它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它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
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
而要说历史悠久,首先得说说黄帝冢。黄帝冢位于正宁县,是史书最早记载的黄帝陵寝。正宁县和陕西黄陵县相接壤,《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子午山亦称子午岭,即《史记》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庆阳知府赵本植编纂的《庆阳府志》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宁知县折遇兰编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真宁县,县治在罗川;今为正宁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10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说完黄帝冢,还得说周祖陵。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周祖陵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
首先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车场,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822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山顶周祖文化区,总体布局严谨规范,座落有致。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杨成武上将题写的“肇周圣祖”四个刚劲大字,字的两边四个柱子上刻有两副对联,正联为“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思庆洲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次联是“绝顶始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穿过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台之上。殿内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儿子鞠陶、孙子公刘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体态逼真,栩栩如生。殿内两侧还有庆节、皇仆等十尊画像,整个大殿显得典雅、肃穆。周祖大殿的西北角为周祖不窋的陵亭。
亭后是周祖碑亭,石碑正面有“周祖陵”三个大字。八卦亭位于周祖大殿东南侧,八卦亭的南面为三十八王庙,庙为五间歇山前廊殿,建筑面积174.41平方米,共22个明柱,内有从文王姬昌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画像,设计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东侧则为簪尖式碑廊。西面为览风亭,是观看游览风景之地。亭台楼阁,交相辉映,花草树木,相互衬托。
红绿黑黄响当当!
每当胜春新夏,杏嵌芳蕊,柳迷青烟,花香袭人,林韵醉客,游者遣怀寄兴。时至暮秋初冬,红叶未退,白雪初降,雁鸣山莽,风撼林梢,更觉天高地阔,宇宙无穷。
当然,也许对于外地人而言,真正听说过庆阳的,还应该归功于闻名于世的“黄河古象”。黄河古象化石,1973年1月发现于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的马莲河畔,因其挖掘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4米。其年代距今约200-250万年。古象化石运到北京后,专家们经过一系列综合研究,认为它是世界上早已灭绝的剑齿象化石。个体保存如此完整的化石在我国仅此一例,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古象化石原件标本现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展出。上海、天津、兰州均有复制品展出,国内外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而庆阳市作为黄河古象的故乡,其复制品将在新建的市博物馆大楼中展出。还有,著名的“环江翼龙”化石以及全国第一块打制石器也出土这里。
“探天地人之谜,索真善美之源”。到庆阳旅游,主要参观历史文化遗迹,黄土高坡民俗和民间工艺美术。庆阳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皮影、剪纸、陇东道情、民歌堪称“四绝”,其古朴性、民俗性、寓意感倍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土文化、民间文化遗存,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古朴的艺术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中外专家和广大中外朋友青睐,被誉为'地上活文物',在全国独树一帜。窑洞居住、服饰着装、婚丧礼仪、日用家具、生产工具、食用器具等,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当你来到这里,一定会格外增添你的兴趣和好感。
庆阳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由于交通不便,更多地保留了古代原始古朴的传统民间艺术。庆阳民间工艺宝藏极为丰富,有剪纸、刺绣、皮影、石刻、脸谱、蜡雕、草编、粘贴艺术、灯彩、纸扎、民族服饰、艺术壁画、农民画等20多个种类。其中尤以巧夺天工的剪纸、绚丽多彩的刺绣、古拙逼真的雕刻、千姿百态的面塑并称庆阳剪纸古拙质朴,天然浑厚,图案繁杂,体现了中华先民们对生命崇拜的原始图腾文化。郭沫若赞为“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刺绣朴实敦厚、粗犷写意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之感,浸透着古朴哲学的神韵。雕刻品种繁多,尤以皮影雕刻、石兽雕刻为最。
皮影制作以环县最佳,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石兽雕刻又名“瑞兽”,是先民们避灾降福,镇邪祈安的图腾崇拜意念通过雕凿印入动物形体之中的奇特艺术,以“人面狮子”、“人头虎”、“兽脸”面具等为主。面塑起源于牺牲祭祀,以麦面捏塑代替动物,表现一种祈福的精神追求。各种飞禽走兽、果品花卉,应有尽有,是大写意的夸张作品,体现了黄土地人们的粗犷美、广柔美和浑厚美。庆阳获得了“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等十多项国家级称号。香包绣制、唢呐艺术、环县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庆阳人的住房也别具一格,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这就是古代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挖掘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窑洞。今天,在庆阳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向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这种独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处。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吧,所以这里曾经是陕甘边区政府“南梁政府”的所在地。
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关帝庙,召开了有刘志丹、吴岱峰、习仲勋、惠子俊、杨森、张秀山、马文瑞、张邦英、蔡子伟、张策、黄子文、张庆孚等领导人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议选出习仲勋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和牛永清为副主席。政府下设土地、劳动、粮食、财政、肃反、文化、工农监察、经济建设和妇女等委员会。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边金山任副主席,吴岱峰任参谋长。朱志清任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郑德明任副总指挥,梅生贵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会上还建立了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和赤安县苏维埃政府,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文件和法令,为新中国诞生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一九八五年,经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纪念馆,馆内陈设“南梁政府”时期的革命文物、图片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等,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红色旅游也渐渐在这里兴起……
我想,“红绿黑黄响当当”,我终于能够自圆其说了……
●胡正平
庆阳市位于陇东,辖西峰、庆城、宁县、正宁、镇原、合水、华池、环县一区七县。古称北豳,秦汉属北地郡,隋唐置庆州,宋以后为庆阳府,民国属甘肃第三行政专署,1936年后分属陕甘宁边区陇东、关中分区。2002年撤地设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
庆阳历史悠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闻名。周先祖“教民稼穑”,开启了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化先河。庆阳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之后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
庆阳资源富集,是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和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32.74亿吨,煤炭预测储量1342亿吨。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荷花舞之乡、皮影道情之乡,陇剧、环县皮影、香包刺绣、唢呐艺术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地形胜,仪态纷呈,万物争辉,百郭竞雄。壮哉庆阳,岐黄故里,周祖旧邦,红色热土,西部名城。居中华之腹地,处秦陇之要膂,拥万顷之沃野,接三省之通衢。文脉厚深,宝藏富集,钟灵毓秀,俊采星驰。世纪初来,革故鼎新,振翮腾起,为世惊殊。
煌煌庆阳,气象雄浑。东踞子午岭,绵延千里,茫茫林海,拥绿叠翠;西依六盘山,巉崖壁立,峨峨山峦,峥嵘崔嵬;北临毛乌素,塞北风情,渺渺平沙,壮阔瑰丽;南望渭河川,三秦风物,洋洋大观,尽收眼底;坐拥黄土第一原,日升月恒,浩浩天功,麦浪涌金。虽无名山显水,但见厚土高天。登斯原也,睹天地似水乳交融,观日月同海隅跃升,倾添包容宇宙之想。临此地也,瞰群山如众兽交语,览众壑类巨虬匍行,瞬得君临万物之感。沐春风和煦,阅绿树葱茏,闻百鸟争鸣,历光风霁月,纵有今愁古恨,顿生激扬慷慨之气。
悠悠庆阳,历史绵长。黄河古象,述说古今嬗变;环江翼龙,演绎天择物竞。第一块旧石器,阐释亘古春秋;数千尊石造像,抒写久远人文。长城逶迤,镇锁远山;直道如砥,边塞通临;镇朔高楼,羌管悠悠;萧关古道,铁马铮铮。众多遗迹胜景,激发思古幽情。黄帝内经,始创中医奇术;教民稼穑,开启农耕源宗。
傅介子出使西域,贯通丝路;王节信隐居潜山,愤世著论;李梦阳领军文坛,华章锦绣;赵邦清品高行洁,孤清震世;米万钟翰墨遗香,龙章凤姿;董福祥⑾抵御外侮,史册彪炳。傅家父子妙笔生花,范公两代功德兼隆。无数鸿儒俊彦,引出激越豪迈之情。
巍巍庆阳,光耀千秋。王孝锡赤胆播火,视死如归;刘志丹南梁聚义,丹心碧血。开辟根据地,始有长征落脚点;汇集八路军,成为抗日出发地。山城堡上,威名熠熠;河连湾里,政声蜚蜚。马青天,断案如神;王善人,勤政为民。陇东中学,哺育仁人志士;抗大分校,砥砺抗日英才。三首民歌,唱红大河上下;一本戏曲,誉满大江南北。千古英雄多少事,至今为民称颂。危难之时,方显革命本色,历经艰辛,更显赤子情怀。父母送子参军,甘洒热血;箪食壶浆支前,捐钱献粮;毛泽东题词六次,以彰其功;邓小平驻防半载,以仁为师。光荣传统,薪火赓续,老区精神,光裕后昆。
赫赫庆阳,灿烂辉煌。天上玉宇澄清,地下乌金涌动;物华又兼天宝,人杰更显地灵。欣逢清平盛世,岂敢勒马踯躅;呈献千年祥瑞,自当扬鞭奋蹄。乘改革开放春潮,抢西部开发先机,启宏图,开伟业,旧貌已换新颜,老区气象云蒸。产业振兴,风生水起;城乡建设,气势如虹。农副产品加工,富裕万家百姓;石油煤炭开发,正当风强势劲。机场铁路高速,贯通四方地域;香包刺绣陇剧,传承千年文明。当年小镇,广厦如笋,街衢纵横,车水马龙;往昔旱原,平湖翠岗,绿树掩映,波光粼粼;今朝庆阳,物阜民丰,风淳俗厚,和谐安宁。
天道健行,地势厚德。彰往察来,明为今承。维我庆阳,高歌猛进。泽被日月光华兮,万物生辉;汲取山川灵气兮,群英荟萃;秉承久远文明兮,雄风再起;谱写世纪华章兮,展翅腾飞。
作者系华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书法: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