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文脉如何延续
——记《陇上学人文存》的编辑出版
作者 宋喜群
记者日前了解到,甘肃省2009年推出的大型学术文献丛书《陇上学人文存》,在2009年到2019年十年内将出版10辑,达100卷规模。“若百卷能完整问世,那么从1949年到2009年的六十年间,陇上学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献身学术、追求真理的轨迹和脉络就大体清晰了。”《陇上学人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总主编、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说。
人文学脉源远流长
甘肃自古文化醇厚。而近代以来,相对开放的东南沿海而言,甘肃成为偏远之地,少受战乱影响,学术得以继续繁荣。抗日战争期间接纳了不少内地著名学者,使陇上学术空前活跃。
“新中国成立之后,陇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力投入祖国新的学术事业之中,在历史、文献、文学、民族、考古、美学、宗教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影响深远。”范鹏说。
范鹏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几次重要争鸣,都有甘肃学者的声音,而且在美学、史学等领域,陇上学人成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当代7位美学家,甘肃有洪毅然和高尔泰两位先生,而史学‘五朵金花’甘肃则占3朵。”范鹏说。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是《文存》第一卷撰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前人的成果需要发扬继承,学风更要继承,那是一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赵逵夫说,甘肃位置特殊,具有源远流长的学术根源,周围几省文化融合的精华就在这些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中。
传先贤学术命脉
《文存》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范鹏认为,纳入编著的学人都是全国一流学者专家,足以代表甘肃,“我们在选择入编对象时,注重两个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学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想构成一部个案式的甘肃当代学术史,以此传‘先贤学术命脉’,为后人立‘治学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