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正文
投稿

郭建宁: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2016-03-07 08:34:4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大家手笔)

  郭建宁

  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新形势下,如何使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彼此协调、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相辅相成、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有机结合,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话语权的具体层次和表现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不发声、不说话,即“失语”;二是话语没有人愿意听、听得懂;三是能实现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四是话语有影响力,能引起共振共鸣;五是话语有优势,别人愿意接受。从话语权的层次性来看,要提升话语权和增强话语优势,应摆脱前两个层次,不能只当听众、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只是发言、没有听众;着力加强第三、第四层次,积极开展对话交流,扩大影响力;努力实现第五层次,提升话语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使别人愿意接受,成为广泛共识。

  “失语”的根源是主体性缺失,没有底气;理论准备不足,缺乏理论自信。对此,我们应增强主体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不能妄自菲薄、看轻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没有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是视野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对此,我们应追踪前沿,找到各国人民关注的共同点;善于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否则,自己说得再起劲,也不会有多少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相连、相通、相融,而不是不相干的。中国话语也是这样。加强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流对话,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善于提出问题,拿出创造性见解。交流对话的主体是人,应重点培养一批既了解中国也了解世界、既能用汉语也能用英语或其他语言流畅表达与深度对话的高端人才。

  话语的影响力不仅表现为自己讲得有底气,而且表现为别人听得进也服气。这就需要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主动设置议题、提出方案,彰显中国智慧。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应实现三个转换。一是从语言到文化的转换。例如,海外的孔子学院现在主要还是教授汉语,应逐渐实现孔子学院从教授语言到传播文化的转变,多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二是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转换。现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包括中国文化年活动,还是讲传统文化比较多。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今天新的创造、新的辉煌,应既讲传统文化也讲现代文化。三是从文化到思想的转换。要介绍中国的思想成果和学术贡献,讲中国的学术理论、学术思想、学术话语。

  话语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扎实积累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过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话语权,必须立足时代前沿、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征、回答时代课题。应强化问题意识,充分认识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研究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善于用中国理论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